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探讨
2020-12-08李晓君
李晓君
(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土桥镇十四户中学,吉林 长春 130400)
一、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
受中国传统教育体系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占据了相对的主体,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倡导者和领导者,并且在应试教育环境下,教师作为领导者只一味地向学生灌输刻板教条的知识,所以很大程度上,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限制了教学所能取得的成果,也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若想学生获得真正历史核心素养的提升,就必须改变教学方式,结合学生状况,调整教学内容,调动起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回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体系之中,将学生被动的学习化为主动地探索。可以适当在教学方法中加入一些趣味性的教学活动,更好地帮助学生在课堂之中集中注意力,保持学习的热情。同时,教师要将课堂有效的延伸,为学生布置一些课程之外的历史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究,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此过程中更容易形成一个独特的历史体系。在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过程中,也对教师的历史文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为学生解惑的过程中也要不断提升自身知识水平,使教师和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共同进步。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大部分学生看来,历史是严谨的,这往往会造成学生对历史学习有所排斥,然而任何一门学科若想真正获得核心素养的提升,都建立在学生自身的兴趣与热爱之上。学生只有自身建立了对学习的兴趣,才会在教学课堂之中更加集中注意力,在课堂之外主动地探索和学习,深入研究,独立拓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如何在历史课堂上激发学生对于历史文化的兴趣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十分关键的问题。这需要教师有效的分析现阶段学生的兴趣和心理,从而更有针对性的布置课程。例如,教师可以在历史课堂上引进多媒体的教学模式,以科技手段辅助课堂教学。多媒体技术近年来在我国的教学课堂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因其形式多样、趣味新颖吸引了大部分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重新带回到课堂之中。并且多媒体教学可以更加直观和灵活地将课本中的内容转换为学生喜欢的模式,更便于学生深入理解和研究。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内容丰富,而多媒体信息覆盖范围广,二者的有机结合可以使历史教学课堂更加丰富,使学生可以更加完整的感受到历史事件,激发学生兴趣。
如,教师在讲述《中日甲午战争》这一章节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教材内容有效延伸,添加一些适合学生学习的阅读材料,播放社会热点问题,引发学生对于中日关系的强烈好奇心理,并激起学生的爱国情怀,引起学生思考,使学生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更容易主动的融入到课堂学习。在此基础上,学生因为本身对中日关系有了一定的理解,在讲述课堂内容时,学生会更能感受到文章的深层主旨。教师也可以利用一些当时的战争背景图片,刺激学生的感官体验,增强学生对于历史战争事件的直观感受,给学生以视觉和心灵上的冲击,引起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怀,进而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创设教学情境
历史知识是复杂且枯燥的,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有大量的信息需要记忆,学生在记忆历史事件与年份时,往往会因为数据量大难以将其一一对应,久而久之,学生就丧失了历史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考虑转换教学模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以创设情景的教学模式,提高历史教学的课堂趣味性,将学生置身于历史环境之中,提高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同时也降低学生对于学习历史文化所产生的抵触心理。例如,教师在引入教学内容时,可以利用一些情景扮演来推动课堂,选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使历史事件在课堂教学中得以重现,增强课堂教学中的互动性和趣味性,使学生更有参与感,将学生的注意力拉回课堂之上,从而为接下来教学内容的展开奠定基础。
结束语
在如今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背景之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了教学中的重要目标,初中历史教学因其教学内容复杂,往往在教学课堂上难以取得显著的教学成果。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激发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引进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融入创设情景的教学模式,丰富教学课堂。趣味性的课堂内容和课堂活动会帮助学生建立学习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学生对于初中历史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信心,促进历史教学的发展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