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古诗教学促进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
2020-12-08徐丽涛
徐丽涛
(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第一小学,江西 九江 332000)
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对于古诗文化的兴趣的重要途径之一。小学语文当中的古诗教学充分考验老师的个人能力。在教学过程当中,老师应该更加注重于多样的教学方法的运用,寓教于乐。对此,笔者在下文中讨论出自己的几点心得。
一、纵向联想,开拓思维
学会联想把握,开拓思维,是学习的一个重要手段。无论是在其他科目的学习当中,还是在古诗的教学当中,联想都会起到十分显著的作用。不论是横向联想还是纵向联想都会发挥其拓展学生学习空间,丰富文化知识的作用,以纵向对比为例,在古诗的教学当中,把握同诗人不同时期的风格变化也是学习古诗的重要途径之一。
比如,在学习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中所表达的是杜甫晚年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教师可以联系诗人不同风格的诗句,使学生明确“诗史”这一美称的由来。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是将该作者其他时期的其他诗句进行对比,纵向联系。比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中的欢快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独具一格的欢乐进行对比,将不同时期的表达的欢乐进行对比,把握诗句中微妙的情感变化。了解充分了解作者在不同时期写实的不同风格,并让学生思考创作者为何有如此之变化,了解杜甫现实主义创造的坎坷经历。让学生更好地对杜甫进行了解。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从小树立起爱国主义思想。
二、分类学习,积累诗句
在小学阶段的教材中会出现很多都是描写相同的感情的古诗,教师可以充分掌握小学教材的这一特征。很具相似的类型进行分类教学,打破传统的“一对一”教学模式。
例如,在教学过程当中以四季为标准进行古诗的分类,春天我们会想到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白居易的《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夏天,我们会想到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再者是《小池》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秋天会想到杜牧的《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张继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冬天则是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除了季节之外,还可以根据山水、景物、送别、爱国等多个分类角度进行合理的分类积累,让学生掌握在相似的背景之下,不同诗人对同种景物的不同表述,积累更多的古诗诗句,增添学生的记忆量。让学生自行整理积累,拟定自己的分类标准。比如相同的意象、表达方式(拟人、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等。对比传统教学的按教材依次讲解,分类教学充分提高学习的条理性,使学生提及同类主题时的积累量显著增加。
三、合理想象,创造活力
古诗本身就是诗人对于情感和意境的寄托。所以想要学生更好的理解古诗的含义,进行古诗的学习。对于古诗的学习就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孩子的想象为孩子的学习添上梦幻的翅膀,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生动现象的掌握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可以更好地结合学生的特点,便于加强对于古诗的理解和记忆。
比如《咏柳》当中,“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时候。教师可以对古诗进行相对简单地讲解,再让学生很具讲解的内容进行想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给予学生合理的“留白”,让学生充分想象,给学生留下想象的空间。进而更好地让学生把握“剪刀”这个形象的比喻。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或者教师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剪刀”的动态展示讲解,展开学生之间的想象力描述以及对于相关意向的展开,让学生之间进行充分的讨论研究,在讨论之中相互开拓想象能力,给学生以锻炼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并提高对学生古诗的记忆能力。将抽象的记忆化为具象的古诗诗句,有效地掌握诗句的意境。学会想象的魅力,提高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综上所述,小学古诗教学充分考验教师个人的能力,充分发挥个人的魅力,结合多样的教学方式,积极进行创新性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活力。打破传统古诗教学的局限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寓教于乐,以生动形象的讲解方式,引导学生们进行合理的想象,加深学生对于古诗的印象,提高诗词的想象记忆能力,运用合理有效的方式提高学生对于学习古诗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