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
2020-12-08张赛华
张赛华
(江西省龙南县实验小学,江西 赣州 341700)
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一直都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想要培养语言能力,就要积累过程,认真攻克每一个重难点知识,最后才能将量变转化为质变。在小学阶段中,语言文字能力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无论是在阅读上还是作文方面也都是处于起步的阶段。因此,这个时期教师要充分领悟课标精神,增强语言文字运用的意识,促进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提高。
一、在课本中挖掘语言文字的亮点
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当小学生充分发现课文中语言文字的亮点时,才会全身心地去投入,并且产生深刻的记忆。培养小学生语言能力的第一步在于如何让小学生产生对文字的兴趣。其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充分挖掘出语言文字的亮点。
例如:《花钟》这篇课文是按照“透过现象看本质—实际生活运用”的思路,说明不同的花会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及原因,是和温度、湿度、光照和昆虫的活动有关,最后提及植物学家修建“花钟”的奇妙之处。在实际教学中可以运用常用理解课文的方法,如:抓住重点句段的阅读,抓住重点词语联系课文亦或是联系生活来进行理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法理解课文。“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画面中,学生就能联想到在春天的时候,爸爸妈妈带自己去花海观赏花的画面,从而更能实际感受到这三个词语的含义。“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艳丽的蔷薇绽放了笑脸、睡莲从梦中醒来……”这一段抓住“吹”“绽放笑脸”“醒”等字词,通过这些字词引发学生的想象画面,“如果你是牵牛花你该如何开花呢?蔷薇和睡莲又是怎样舒展的呢?”使学生体会到拟人修辞手法的巧妙之处。这些语言点的挖掘,是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驱动力,找到好的语言文字的闪光点和独特点,小学生语言文字能力才会源源不断地得到增长。
二、在语境中培养语言文字能力
对于创作者,生活是灵感的源泉;对于学生,生活是语言的源泉。因此,在教学工作中,要给予学生与生活贴近的语言环境加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例如:在小学课文中学到有关与雪的课文时,就可以利用道具充分模拟一场雪,让学生将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情感流露出来。如:精雕细刻地堆雪人,在雪地里滚雪球,打雪仗的弄得满头满身是雪。这时可以趁机召集同学们,进行课堂互动回答环节。同学们,我来考考大家,表现好的同学有丰厚的奖品哦,大家一定要积极参与哦。请大家在15 分钟内说出与雪有关的诗句或者是谚语成语,开始计时了哦。话音刚落,A 同学就回答了“千树万树梨花开”。B 也不甘示弱回答了“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还有“集萤映雪”“落雪勿冷,融雪冷”等等。通过创设下雪的情境,让学生在雪的语境中充分感受到雪,在此语境中进行互动,激发学生积极性,在竞争中加快学生思维的运转能力,加深学生对雪的认知。在进行互动环节过程中,一定程度上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
三、在口语表达中培养语言文字能力
口语表达能力是指运用口头语言表情达意的能力。它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不单单是说话的技巧,还包括说话人的思维运转能力、知识水平能力和智力方面的因素。叶圣陶先生说:“多读作品,多训练,必将能驾驭文字”。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得出自身感悟,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口语表达中积累,也能加强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
例如:在教授《古诗词三首》时,先让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词,再通过自身的理解大致说出古诗词的大意。如:《绝句》这首古诗,描绘了一幅明丽阔远,色彩鲜明,生机勃发,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图江山沐浴着春光,秀丽多姿,和煦的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燕子偏偏起飞,忙着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诗的第一句,就从开始着墨,描绘出在初春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简洁地描绘春景。第二句诗人进一步以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浓郁的芳香来展现明媚的大好春光。第三句泥土融化,开始变得湿润,燕子翩翩起飞来勾勒动态图。第四句是勾勒静态景物。春日冲融,日丽沙暖,鸳鸯也在感受春的气息,在旁边的沙洲上静睡不动。让学生通过自身理解来将初春景色描绘的有声有色。这就与学生的阅读有关,潜移默化在口语表达中展现语言文字能力。
四、总结
小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应该在阅读、表达、口语交流和综合性学习中全画落实。培养小学生语言文字能力不应仅仅局限于课堂,但可将课堂作为培养小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主渠道。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我们应常抓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