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综述
2020-12-08张婷婷
张婷婷
(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龙溪小学,贵州 遵义 564400)
小学英语教师应在教学中有效利用思维导图,营造新鲜有趣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带领小学生更好地进行英语科目的学习。思维导图法能够实现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让学生直观地学习知识点,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小学英语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的意义
(一)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法,能够大量节省课堂时间,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英语水平的提升。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迅速找到知识的重难点,有助于学生快速掌握英语教学的知识点。其次,思维导图可以将教学中的相关知识点串联成逻辑清晰的网络图,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开发,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
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更多的是为学生学习指引方向,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自觉学习知识的习惯,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总结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构架。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能够大幅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创造性,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课堂的主体已经由传统的教师主体转变为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因此,新形势下的小学英语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围绕学生的需求来开展。引入思维导图的小学英语课堂,比起传统的英语课堂来说,其氛围更加轻松有趣,不再只是强调传统的理论传授,更多的是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开发和引导,对于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要点
思维导图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有以下几个要点。一是要注重适用性,教师要在把握好教材大纲的基础上,精准的将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二是要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创造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三是要注重拓展性,思维导图法的拓展性很强,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四是要注重循序渐进,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的引入思维导图,注重由易到难逐渐递增,从而增强学生对新的教学模式的适应能力。
三、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确定主题,构建结构框架
在用思维导图进行英语教学时,教师首先要将课堂讨论话题布置给学生,可以采取传统的黑板板书,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展示。其次再围绕规定主题展开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根据主题拓展思路、发挥想象,从而更加有效地推动课堂教学。例如,将课堂主题定为“Sport”,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提问“What is your favourite sport”,进而引发课堂讨论。随后,可以根据主题进行拓展,比如将学生熟悉的体育名人加入思维导图,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相关知识点,从而更好地掌握英语教学重点。
(二)拓展知识网络,加深学习印象
在进行课堂讨论以及主题拓展后,教师要帮助学生在已构建好的思维导图中,总结归纳并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帮助学生巩固对主题的理解和掌握,进而拓展知识网络体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兴趣,进一步加深学习的印象。
(三)突出重点,细化知识要点
在构建好思维导图之后,教师要帮助学生在掌握重点知识的基础下,细化课堂教学的知识要点。同时要引导学生对各个知识点进行精准定位,并对相关知识点有一定的了解。通过这样的思维训练,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助于在学习过程中找准重点知识和细化知识要点。
结语:综上所述,小学英语教学对于激发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帮助小学生建立英语基础知识体系具有重要作用。小学英语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激发起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拓展小学生的学习思路,提升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切实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为小学生打下良好的英语学习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