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生活教育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0-12-08周娜

魅力中国 2020年35期

周娜

(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灞桥镇小学,陕西 西安 710024)

小学数学教学应从实际生活出发,学生年龄小,心智目前处于不成熟阶段,而数学概念过于抽象,学生一时无法理解就会产生困惑。教师在教学时应考虑学生心理状态,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单易懂。在帮助学生学习的同时还能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生活教育理念的优势

(一)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方式不同,由于学生自身心智尚未成熟,对事物的认知不够充分。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合理优化教学方式,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来吸引学生注意力。相比传统的教学方式,小学教学与日常生活结合教学会更具灵活性,方法也更加多样化。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学生逐渐被吸引,对数学的学习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增强学生信心

传统教学模式以书本为主,教师填鸭式的教学导致学生对知识产生困惑,长期影响下学生的自信心会受到打压,逐渐对这一学科产生抵触,从而厌倦学习,不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将生活教育理念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去,可以有效解决传统教育的弊端。从日常出发,帮助学生将日常生活和所学知识建立联系,这一过程中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积极参与到课堂中,从而享受数学的乐趣。

二、生活教育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具体措施

(一)在生活中创设数学情境

小学这一阶段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时期,也是为学生日后深入学习打下良好基础的关键阶段。学生现处于心智发展不成熟的阶段,对外界认知有限,但却充满好奇心。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根据这一特点,用生活中的情境来激发学生兴趣。比如在第三节《加与减(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带学生去教室外,让同学们收集一些花朵,然后将颜色相同的花整理到一起。选择一名同学,取出一朵花交给他,重复三次。然后问学生这名同学有多少朵花,学生异口同声说三朵,然后拿走一朵再向学生提问,将数字控制在五以下加减重复进行多次,学生在此过程中对数字的印象逐渐加深。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引出符号的学习,学生在玩耍的过程中对数学学习逐渐产生兴趣,还培养了对色彩的认知,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认知学习。

(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应充分结合日常生活,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并加以致用。数学的学习是个反复的过程,需要不断巩固才能真正掌握。在第七节《加与减(二)》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授课前准备了一些小道具,然后模拟超市物品购买的情境,将同学平均三人为一个小组,要求学生A、学生B 扮演售货员,学生C 扮演顾客。学生C 需要买一块三角形橡皮和一张正方形彩色卡纸,价格分别是三角钱和四角钱,学生C 给学生A 一元钱,学生A 负责找零钱,学生B 负责拿商品,然后分组上台表演,用时少的一组将获得奖励。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习到数学的加减法,还了解到人民币相关的换算知识,在拿取商品的过程中对图形的认知也更加深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会提升自信心,对今后数学的学习也会投入更多的热情。

(三)结合日常生活巩固课堂知识

小学数学教学旨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时,应结合生活,用生活中的问题来帮助学生掌握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我在对第八节《认识钟表》知识进行复习讲解时,由于时间这一概念对于小学生有些抽象。对此,我结合学生的日常作息,来帮助学生正确地读出钟表对应的时间。比如在复习钟表的知识前,我让学生在吃饭、休息、玩耍前与钟表合影,然后上课前进行收集展示,之后,我会考考学生在吃饭前是几点,吃饭后又是几点,持续了多长时间等。这样一来,学生在介绍自己照片的时候,学会了观察比较,对时间也产生了一个具体概念,能够感受到时间的流逝,进而帮助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和合理利用时间的良好习惯。

三、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兴趣的培养上,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日后数学学习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应从实际出发,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生活教育理念融入到数学教育中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对日后小学数学教学的顺利开展起到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