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与曲的交流
——上好每一节音乐课

2020-12-08刘霞

魅力中国 2020年35期
关键词:音乐课情感音乐

刘霞

(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长治路小学,山西 吕梁 033000)

音乐是人的意志的直接写照,直接作用于人的灵魂,引起人心灵的共鸣。只有通过音乐,一个人的人格才能达到完成的终极境界。

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成长的一个重要阶段,学习知识固然重要,但完善人格,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更是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音乐课是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活动,小学音乐课更是如此。我结合长期的教学实践认为首先应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着手。教学内容上对学生进行艺术感受,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在教学方法上对学生进行兴趣爱好和审美认识规律的培养。

一、增强师生互动,调整教学方式

音乐课本身就是要做到“寓教于乐”。如果只是提提问题,唱唱歌,那么课堂气氛就显得单调、枯燥,这显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发挥积极主动性更是难上加难了。相反,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习,心情舒畅,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敢想、敢说、敢问,敢于大胆创新,乐于发表意见。在教学中适当加入了游戏、歌唱表演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有益于学生淋漓尽致地发挥其主动性 。例如:在教学中,单调的歌谱教学激不起学生的兴趣,我就设计了“歌表演”这一环节,让同学们随老师弹奏的旋律或随录音边唱边跳,这样同学们都会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并且每个人都能踊跃参与,气氛活跃极了,歌谱也很快就掌握了,歌词也演唱的很好。另外,用打击乐来充实课堂内容也能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如:在教学中,先请同学们仔细听一遍录音然后互相讨论发出怎样的声音呢?共出现了几次?请同学自愿上台随意拿取能表达“叮咚”声音的打击乐器给歌曲伴奏,在座的每个学生都很积极地思考,很投入地伴奏,有的用双响筒表现,有的用三角铁表现等。热闹极了。不仅每个学生都动了起来,都参与了活动,也培养了学生的节奏感。

二、巧加肢体动作,培养学生兴趣

让学生感兴趣是创造力展现的先决条件之一,而教师的生动、活泼、多变的体态语言,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常常能够取得良好的成效。所以教师在课堂上时刻要用多变的语言去引导和启发,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动、好胜、好玩,虽然他们的知识面和联想力还不够丰富,但对音乐情绪的直接感受能力并不差,特别是自我表现欲望非常强。当聆听一段欢乐的音乐时,高年级学生面呈喜悦,而低年级学生则手舞足蹈地“动起来”。“动”是低年级学生的突出特点,是他们表达自己对音乐感受和理解的最直接、最喜爱的方式。在欣赏乐曲时,充分利用他们好“动”的特点,动静结合,通过“动”激发他们欣赏音乐的兴趣,引导他们加深对音乐形象的联想和对乐曲的理解。

随着一节课地深入展开,应重视课堂情景创设来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这样,学生的主体才能发挥,使其精力集中,以便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从而使整个课堂教学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局面。创设情景的方式方法应注意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小学低年级学生易用引导、鼓励、表扬、启发等方法进行诱导。另外,教师也应该结合自身各方面条件,扬长避短,使自己在学生面前留下一个美好印象。

如:在教唱《我是草原小骑兵》时,学生往往只能浅显地用“高兴”“愉快”等词概括歌曲的表现情绪,并不能真正地深入体会其内在含义。这时就可以引导学生:“你喜悦时通常会用什么方式来表现?”有的学生说:“用舞蹈动作表现;”有的说:“会唱歌。”等等。教师再引导:“那么,请你用这些属于自己的方式把内心的喜悦表达出来。”全班学生有的用快乐的歌声来表现,有的用模仿骑马、有的模仿射箭等动作来表现,每个学生都尽情地用各种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内心的感受,身临其境的置身于快乐的场面之中。

三、发动奇思妙想,创设审美情境

情境,是音乐教学“情感化”的基础和前提,教师依据音乐审美教育的目标和儿童的心理、生理特征,自觉地运用审美因素,按照音乐教学的审美规律精心地创设音乐审美情境,是音乐教学得以成功和优化的保证。创设音乐教学情境,目的是培养儿童良好的审美心境,唤起儿童的音乐审美注意,当学生进入一种特殊环境,面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耳闻目睹全是美的形象及充满新异性的事物,新鲜感便会油然而生。注意力全部集中于眼前的景象。如:《音乐小屋》一课我利用音乐小屋图片和音乐小屋主人:“白雪公主”想邀请同学们去参加她的音乐会,但主人说了要参加音乐会必须先学会音乐小屋这首歌,这样一步步地引导,让学生处处都有新鲜感、好奇感。学歌的时候也会很投入。

四、调动各种感官,培养音乐情趣

情趣是音乐教学“情感化”“审美化”的重要形势,在音乐教学中,师生们常被抽象的音乐知识性和单调的技能训练所困扰,教学在一种刻板机械的训练中反复,久而久之,学生常常因此丧失对音乐的兴趣,甚至会产生厌烦音乐的逆反心理。音乐教学的情趣性就是变单调为丰富多彩,变刻板为生动灵活,变机械为愉快灵活。在教学中体现形象性,趣味性,愉快性等一系列原则。音乐教学情趣性,体现了教学美的属性,愉快而有益的音乐教学活动,不仅使学生的精神世界得到愉悦,同时也唤起了学生对音乐的更大兴趣和强烈的喜爱,这正是我们所应追求的理想教学效果。

五、充分移植情感,培养音乐素养

情感是音乐教学“情感化”“审美化”的主要标志,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给人情感移入比其他艺术有力得多,能更直接更有力进入人的情感世界。情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是最为活跃的心理因素,即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又是音乐教育目标之一。音乐教学应建立在情感体验的过程中,这是最能体现其审美教育本质的一个特征,情感是人的整个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学作为目标和旨归这样才能保证情感的积累处于一种清醒的有意识状态。音乐教学是挖掘儿童的音乐潜能,激发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培养对艺术美的感受,表现和创造,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善于运用一切美的教学手段来唤起儿童的美感。

总之,在每节音乐课教学中,我们音乐教师都要善于动脑,组织好每个环节的教学,用生动形象的、甜美的教学语言,动听的歌声与伴奏打动孩子的心扉,唤起孩子的美感,来提高他们的音乐感受、表现、创造的能力。

猜你喜欢

音乐课情感音乐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失落的情感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圣诞音乐路
音乐
音乐课的“乐”要大于“讲”
我的成长之路——参加“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
上好音乐课的三点思考
观“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