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课堂管理常见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0-12-08刘妍

魅力中国 2020年35期

刘妍

(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宝力镇中心小学,辽宁 铁岭 112500)

一、在对小学课堂进行管理时常见的问题

(一)教师管理观点不当

大部分教师往往都认为只有安静的课堂,才是教师可以充分掌握的理想课堂。所以,教师在小学课堂中基本不展开任何学习活动,以此防止学生在课堂之中交头接耳,导致课堂秩序混乱。学生在课堂中可能是因为害怕教师的权威,不敢随心所欲地说出自身想法,不敢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大胆回答,整节课上仿佛都是教师的个人表演。这种情况会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抑制,阻碍学生学习。

(二)教师管理方法不当

部分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经验不足,无法对课堂时间合理分配,精准把握教学内容。往往会在课堂中出现教师备课不充分、对知识难点重点讲解不清楚等情况导致课堂秩序混乱。有些教师对课堂管理完全不了解,当课堂中出现意外现象影响课堂进度时,大部分教师都只会去惩罚学生。利用这种手段对课堂进行控制虽然在短时间之内可以快速稳定课堂秩序,但如若长期进行下去,会造成学生出现反感情绪以及厌学心理,减少学习热情。

二、对小学课堂进行管理的策略

(一)针对教师管理观点不当的策略

为了将新课改提出的教育要求准确落实到实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与话语权,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将自身放置在指引者地位。在课堂中教师不能只一味追求安静氛围,而应当多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中可以充分表达自身观点,只有让学生在课堂之中积极主动参与,高度集中注意力,才可以共同创设高效课堂。课堂不仅仅是教师的课堂,更应该是学生的课堂。在课堂之中,师生应当进行民主平等交流互动。

1.信任尊重学生。教师首先要对自身观念进行端正,完全放弃传统课堂模式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拒绝高高在上的课堂管理态度。与学生进行课堂交流沟通时,在教学课堂中要对学生展示充分的信任与尊重,不可以因为一点事情就随意批评学生,避免损害学生自尊心。

2.了解每一名学生。教师可以利用交流沟通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了解,提升和学生之间的接触几率,在课堂下可以针对课堂发生的情况进行交流,并主动提起学生感兴趣的主题。

3.用心去倾听。教师在处理学生各种问题时,不要急于惩罚学生,应当耐心聆听学生内心深处的想法,问清楚所有问题的来龙去脉,而后进行公平公正的处理。

(二)针对教师管理手段不当的策略

1.制定有效课堂规则,保证良好秩序。“无规矩不成方圆”,一个良好的小学课堂便需要一个课堂规则,以此才可以保证课堂平稳顺利地开展。在建设课堂规则时,教师应当遵从以下两个方面。其一,课堂规则应当具备合理性。教师应当按照小学生心理特征以及年龄特点对课堂规则进行合理制定,将课堂的主动权让给学生,指引学生自己设定出民主科学合理的课堂规则,与此同时,小学生自己创设的规则自己也特别容易去遵守;其二,课堂规则应当清晰明了。例如,教师常常都会在课堂中提出让学生预习新教材的要求,这种要求教师可以直接明确地提出,像将教材课文朗读三遍,并且标注自然段;勾画课文之中的生僻字。制定课堂规则时,也应如此清晰明了,规则应具体细化到每一步的步骤。

2.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教师必须自身有发展的意识,不断充实提高自己。同时,应当多加参考与课堂管理相关的知识,只有教师具备庞大的理论支撑,才可以让自身在实践中不断成为优秀的课堂管理者。教师也可以利用以下几点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认真备课,教师在讲授每一节新课之前,需要对教材进行认真钻研,研究如何导入新课,并对重、难点进行详细讲解,同时还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置问题;课后及时进行反思,在课堂教学时,有失误极其正常,但是同一个错误不可能多次反复出现。每一节课程结束后,教师需要对自身及时进行反思总结,具有针对性的改正问题,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3.优化课堂教学环境。在课堂中物品的陈列、设备的放置、讲桌的位置以及座位的安排都是外界物理环境。整洁的课堂环境可以培养学生优秀的行为品质。对学生座位进行科学安排并对教学设备进行有序摆放,可以有效减低学生在课堂中产生不良行为的次数,同时合理的课堂环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升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特点,将小学课堂中的教学设备以及座位进行合理摆放,在设计中要充分提取学生意见,建设出学生喜欢且愿意接受的文化课堂。

结束语

教师对于小学课堂进行管理不应当用严厉惩罚体现自身地位与权威,对学生在课堂中的行为进行限制。教师应当充分了解每一名学生,转变管理观点,提升管理技巧、教学手段,建设和谐生动具有创造力的小学课堂。在小学教学中要将自身放在主导地位,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使小学课堂变成平等对话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