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兴趣

2020-12-08冯玉娟马文平

魅力中国 2020年35期

冯玉娟 马文平

(湖北省钟祥市柴湖镇希望小学,湖北 钟祥 431900)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文本阅读现状

语文是学生接触语文知识、学习掌握语言的基础学科,小学是语文教育教学的基础阶段,在小学阶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学好语文奠定关键基础。根据小学生生理特征和心理特性,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以激发文本阅读兴趣为主,不断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应不断加强自身文化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挖掘文本阅读魅力,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深入研究语文基础知识,从细节出发,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稳固掌握文本基础知识。但是,现阶段我国小学语文教师普遍对于文本阅读重视力度不高,使学生缺乏良好的文本阅读习惯,导致小学生人均阅读量偏低,不利于小学生对文本全面了解以及自身整体素质的提高,降低语文教学水平。

二、激发小学生文本阅读兴趣的重要意义

(一)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应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摆正角色定位,充当教学引导者,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应摒弃传统教学理念,统筹引导学生文本阅读,满足现代小学教育基本教学要求,提升小学教育整体教学质量,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学习热情,增加学生课堂参与度,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文本阅读的学习中。同时,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阅读过程中,应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重视学生感受,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本阅读习惯,促进课堂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促使学生综合素养全面提升。

(二)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学生的阅读量与学生的理解能力直接相关,语文教师虽督促学生大量文本阅读,但因为学生被动被迫阅读,为完成相关学习任务进行阅读,缺少思考,使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没有得到有效提高。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必须让学生真正热爱文本阅读,并对文章进行深入思考,理解文本的内容和情感。基于阅读理解能力提高需要坚持不懈地加强阅读,切勿秉持一蹴而就的思想,切忌急功近利。

(三)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生处于语文学习初级阶段,具有较强可塑性,教师在文本阅读教学过程中可充分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自主文本阅读能力,为后续语文学习奠定基础。兴趣使学生自觉主动进行文本阅读,教师要注重提高文本阅读的趣味性,帮助学生总结技巧,提高阅读能力,培养其良好阅读习惯,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养成终身阅读的观念。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对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一)营造趣味阅读情景,提高学生文本阅读兴趣

兴趣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工具,教师为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需要积极扩展知识,营造趣味教学环境,联系实际生活,加强课堂文本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量。例如,对文本出现难以理解的文本字、词、句进行趣味性分析,增强文本教学吸引力,激发学生文本阅读的兴趣。教师也可以采用设置悬念的方法,进行问题导入,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探索,激发学生深入阅读的兴趣。

(二)生动朗读示范,激发学生文本阅读兴趣

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备课充分,构建生物形象的阅读情景,设计趣味切入点,高效导入,帮助学生快速进入阅读情境。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征,采用丰富的肢体动作、童趣的表情语言增加文本阅读趣味性,结合针对性导入问题,激发学生探索欲和好奇心。例如,教师在讲解《长城和运河》这一课文中,首先可通过构建文本阅读情景,激发学生同理心,让学生对文本阅读兴趣盎然,愉快轻松的寻找文本阅读问题答案,潜移默化中培养文本阅读习惯,提升语文素养。

(三)挖掘文本魅力,提高学生文本阅读兴趣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文本阅读兴趣,要注重挖掘文本魅力,理清文本脉络,抓住文章关键词,迅速有效地实现与文本的对话,使学生感受语文的优美语言,提高学生文本阅读兴趣。语文具有音律美,语言美,遣词造句之美的特征,教师通过培养学生文本阅读的良好习惯,帮助学生感受文本阅读的内在美感,提升想象力。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进行戏剧排练朗读、角色扮演朗读和演讲式朗读示范,融入感情,使学生深入感受朗读文本的魅力,让学生与文本展开心灵对话,激发学生对文本阅读的热情,感悟其中人文魅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对文本阅读的兴趣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教师应加强营造趣味阅读情境,分析小学语文教学文本阅读现状,深入挖掘文本魅力,进行生动朗读示范,提高学生文本阅读兴趣,使学生全面提高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