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有效改善大学汉语言文学教学现状的策略
2020-12-08温姝宇
温姝宇
(抚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西 抚州 344000)
学习该专业的学生,务必要聚精会神、一丝不苟、一心一意地完成学习任务,打下深厚的学习基础,从而度过一个充实、美好、有意义的大学生涯,实现学习能力的长足进步。开展教学的教师,也要改进教育理念、丰富教学手段,通过这些方式方法,进一步加强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改革和发展,从而提升大学生的专业素养。
一、关于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概要分析
(一)教学理念不明确
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工作中经常会出现教学理念不明确的问题。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理念较为落后,在人才培养方面没有做到与时俱进,难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并激发其学习兴趣。且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工作中,教师的教学理念十分传统,学生存在一定的思维定式,学习十分被动,难以有效增强整体教育工作效果,无法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中,专业教育理念十分重要,学校应强化教育改革工作的力度,明确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与专业素养。然而,目前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没有形成正确的教学观念,没有总结自身工作经验,无法确保各方面教育指导工作的效果,将会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长远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该专业大学生层面
1.语言功底较弱
大学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过程中,首先应该令全体学生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学生应该懂得:文学是一门语言艺术,学生唯有打下了深厚的汉语学习功底,才能够在文学的学习上取得更大的成绩和突破。学生在学习汉语言文学的过程中,会涉及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要等等学科,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能够对作为孤立语的汉语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但是当下的大学生在学习这些基础性学科的过程中,显然对于学科未能够产生足够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因此语言功底薄弱,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对于汉语的认识程度不足,这导致了学生的汉语学习能力不符合人意。
2.欠缺阅读总量
语言是探究文学的工具,如果学生不能够打下深厚的语言学习功底,必然在学习文学的过程捉襟见肘、如履薄冰。学生的语言学功底不扎实,同时在学习、鉴赏文学作品的过程中,自身的阅读量不足,很多学生在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过程中,对于鲁迅、曹禺、沈从文、巴金、老舍、叶圣陶、茅盾等人的作品不认真地阅读,对于古典文学中的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韩愈、曹雪芹的作品不甚了了,因此,文学储备显然是相当不足的。以文学为专业的学生的知识储备不足,必然难以在学习文学的过程中,实现文学学习能力和文学核心素养的重大的突破和升华,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有效改善大学汉语言文学教学现状的策略
(一)创建融入核心素养的教学体系
科学制定核心素养培养计划,可以按照教学大纲要求,专门挑选有代表性的经典文章,建立一套专门的野核心素养冶专用教案,与其他作品教学并行。小学和中学教育阶段,要强化汉语言文学教学,有效的帮助学生自觉形成汉语言文学核心素养的学习习惯。在大学阶段,要增设汉语言文学课程,培养汉语言文学素养,增强文化自信。
(二)规范汉语言文学教学
在当代,要积极引导网络语言向着正确化、规范化发展,守住汉语言文学阵地,坚决抵制滥用粗俗汉语言文学现象。可以依托网络、自媒体、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强化汉语言文学宣传,积极宣扬汉语言文学作为国之传承的瑰宝魅力。多录制一些类似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华好诗词等的电视节目,广泛开展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系列活动,提倡文明规范使用汉语言,推进汉语言文学规范化发展。
(三)大学生层面
1.夯实基础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师应该为全体学生打下极为深厚的汉语言学习基础,使得学生对于汉语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使其懂得汉语的属性和特性,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在汉语学习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学生必须要对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了然于心,懂得舌边音、唇齿音、爆破音都能够完全知晓。学生在学习古代汉语的过程中,也应该对平声和仄声有所认识,懂得古代汉语的相关知识,从而深厚语言根基,成为一个基础雄厚的学生,从而在汉语言学习之路上取得更大的进步和提高。
2.激发学习兴趣
大学教师需要激发全体学生的汉语言学习兴趣,使得学生能够化被动为主动,在学习汉语言文学的过程中,取得更大的学习动力,实现重大的提升和进步。学生可以结合相关的著作、文献资料和典籍,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字的发展和变化,增加探寻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兴趣和勇气。大学教师不应该只培育出合格的学生,更应该培养出继承本民族的文化精髓的学术精英。
三、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专业素养,为全体学生打造出更加富有实效的教学体系,令学生更加热爱本专业,也能够在立足根基的同时,不断地谋求学术水平的发展、提高和超越,这对于学生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