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策略

2020-12-08倪育东

魅力中国 2020年35期

倪育东

(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汤南中心小学,广东 梅州 514321)

课后作业作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种合理延伸,教师在进行内容设计时不光需要帮助学生复习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更需要为学生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教师在课后作业的设计过程中要有效提高学生数学实践应用能力,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提高,有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更加灵活多样的课后作业设计,让学生的数学能力能够得到全面综合的发展。

一、设计更加多样化的课后作业内容

大多数小学教师在布置数学作业时,都会采用传统的书面形式。通过书面作业的表现教师能够更加具体的观察到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教师作业批改的效率。但久而久之这样单一的作业设计会让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逐渐丧失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了能够满足学生更多地学习需求,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要更加的多样化,以此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1】。

例如:教师在讲解完“100 以内的加减法”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计以下这几样作业:首先教师让学生进行口算的练习,可以由家长出题,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出题,但是要保证题目具有一定的难度。接着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笔算的题目,让学生加强书面计算能力。最后教师就可以让家长将学生带到具体的商场或超市中,让学生写出自己想要买的每一样物品的名称和价格,在计算这些商品一共需要多少钱?结合自己今天所带的钱数看是否能够结账。

二、为学生设计游戏类型的作业内容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游戏的热情非常高,教师可以适当地利用学生的这一心态来完成对课后作业的设计。教师要观察学生在游戏过程中的偏好,有针对性地将教学内容与游戏项目结合在一起,让学生能够在玩耍的过程中完成对自身的数学教育【2】。教师的作业设计要有一定的“度”,避免过度的娱乐化让教学效果适得其反。

例如:教师在讲解完“方向与位置”这一节课后,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个相关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加强对知识的复习巩固。教师可以让学生制作一个“迷宫寻宝图”,然后在制作一个标注有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色子,让学生根据色子的指引进行寻宝。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寻宝类的游戏都有着莫大的乐趣,在这样的活动每位学生都积极地进行作业的完成,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对于位置与方向的相关知识记忆得更加牢固。

再例如:学生在学习了“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后,教师为了能够改变原有计算题枯燥、乏味的现象,就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设计一些如“找门牌号”“小猴闯关”“小壁虎找尾巴”“登上宝座”等带有童趣味的游戏性作业,把一道道计算题融合在故事情节中,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运算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学习的兴趣。

三、为学生提供实践性作业

多数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都认为,小学阶段的学生的认知能力比较低下,比较复杂的课后作业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所以大多采用单一的书本表现形式。这样的方式无可厚非,但是会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受到极大地限制。除书面形式外,教师还可以采取学生动手实践操作作业,在学生的认知范围之内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有效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全面增长。

例如:教师可以开展一个“回收废旧电池”的实践作业,鼓励本班学生在周末空闲时间参与废旧电池回收活动,在全校、社区范围内扩大废旧电池的回收范围,根据自己的实践情况记录回收废旧电池的数量。然后,小学生便需与本班其他学生分享实践成果,借助真实数据完成基本的加减法运算,了解计算知识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价值。通过本轮实践性数学作业,小学生不仅可以很好地训练自身的数学能力,还可以从事环保实践,强化学生的环境、资源保护意识,有利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再例如:教师在讲解“圆柱的认识”这一节课时,教师首先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的方式为学生播放有关圆柱的相关知识,然后再让学生亲自感受一下圆柱的形态和特点,让学生在课后自己寻找相关的材料进行圆柱的制作。对自己制作的圆柱进行测量,计算出圆柱的底面周长与高分别都是多少。这样的实践方式,除了能够引导学生学习新的知识以外,还能够帮助学生复习之前学习过的旧知识。

课后作业作为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要求教师要以提高学生的具体数学实践能力为主,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多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教师要为学生设计有针对性的课堂作业内容,帮助学生把握好本节课的数学知识,帮助学生完成对数学的知识框架构建,引导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