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方法优化策略
2020-12-08张永艳
张永艳
(山西省文水县文水中学,山西 文水 032100)
一、当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过分注重词汇的积累却忽略思维的培养
到了高中阶段,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学生的词汇量也逐渐增加。学习能力好一点的学生,对于名言警句、成语、谚语等都能够倒背如流,并能灵活地应用,作文中也不乏华丽的辞藻。然而在高考中却不见得会取得满意的成效。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学生过分重视词汇的积累,却忽视了思维的培养。对于一些学习能动性差、连词汇的积累都做不好的学生,写作思维的培养就更不用说了。
(二)过分课堂讲解而忽视学生的创新
在很多的写作教学课上都是此番情境:作文课上,老师布置作文题目,或命题,或半命题,或其他形式的。学生经过两节课的查阅、构思、设定、准备,奋笔疾书地写好一篇作文,交由老师评判。下一节的作文课,就可能是一节专门的作文评讲课,想必语文教师都上过。这节课多半都是教师的“独角戏”。课堂上唾沫横飞、天花乱坠,课堂下鸦雀无声、昏昏欲睡。学生将更多的心思用在了对现成范文的模仿上,限制了自己的思维,导致大部分学生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写出来的作文始终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二、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对策分析
(一)从阅读中寻找精神食粮,从生活中获得灵感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古至今,文人追求的都是这样一种境界,关注更多课内外的书籍,建立学生的精神家园。只有大脑里储存大量的“精神食粮”,才不会觉得生活过于简单和枯燥,才不会认为在“三点一线”的生活中没有乐趣,写不出东西来。当前很多学生写作文都显得废话连篇,读起来让人觉得乏味,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学生在写作是脱离了生活。教师在进行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时除了注重传授写作技巧之外,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在生活中发现可用的素材,这样学生在写作时才不会片面地堆砌素材。在我们的生活之中,万物都有其内在的运行规律,可以说写作的素材随处可见,形形色色的人和物应该能够给学生带来丰富的素材收集。因此真正缺乏的不是素材,而是去发现素材的眼睛,而多阅读就可以帮我们擦亮眼睛,帮助学生在平淡无奇的生活之中获得不一样的生活体验,在与人的交往之中、与自然的接触之中获得灵感,从而提高对于整个世界的认知能力,在拓展学生视野的同时,帮助学生写作能力的增长。
(二)摆脱写作束缚,鼓励学生抒发真情实感
高中语文教师大可不必太限制学生的思想表达,多鼓励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即“我手写我心”,摆脱学生的写作束缚,给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让作文成为学生乐于表达的家园。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提倡学生在平时生活中自由发现、感受、体验并尊重学生对自然、社会的真实感受、活动体验、人生思考。在引导学生对实践活动进行观察和感受生活的同时,要让学生认识到自然和自我,对于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要真正懂得,鼓励发展自身特长,着重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对自己的独特解读自然和社会的能力形成一定的培养,进而培养参与作文写作的积极性,提高语文写作能力。
没有情感的文章,即使再华丽的语言也无法震撼读者的心灵,高中语文的个性化作文写作主要是将社会实践、个人情感、教师的自我提升和学生的个性创新结合起来,在对传统文化精髓有一定传承的基础上加进时代所特有的气息,才能更好地展现个性化作文的独特之处。
让作文成为学生抒发独到见解的平台,让学生通过写作文将自身写作能力激发出来,这样才能避免作文考试中模式化文章的大量存在。
(三)建构科学适宜的作文评价体系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与闪光点,教师好比伯乐,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独特优势,并加以正确引导,真正使学生做到思维创新,提升写作水平。因此,在评价学生的作文时,不能够单纯地从学生对于修辞手法的运用等方面来对学生进行评价,这种评价会显得有些片面。教师在进行作文的批改过程中应该寻找作文中的闪光点,利用这些闪光点来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从而激发学生创作的积极性,让学生不至于觉得写作过程太枯燥。再者对于学生作文中有问题的地方也应该及时的指出,方便学生下一次的改进。作文评价不应该仅仅是给学生一个作文的分数,还应该让学生了解自己哪些方面存在不足,哪些方面做得很好,这样才会有改进的动力和空间。
三、结语
在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敢于除旧立新,应用创新教学方式,从学生兴趣爱好和个人优势出发,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循循善诱,关注学生实际写作情况,传授必要的技巧方法,加强对学生个性化自主写作能力的培养,优化语文写作教学,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和自身文学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