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学生心灵打开学生心结
——小学低年级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探析
2020-12-08闫菲
闫菲
(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滨海外国语学校,天津 300467)
德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小学德育教学中班主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班主任不但要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还要引导其学会为人和处事,让其从小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本文对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方法做出分析,希望可以为相关教师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一、班主任为人师表,言传身教
学生和班主任在学校相处时间最长,因此班主任的行为举止、礼仪着装,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作为可以走进学生心灵、打开学生心结的班主任,要有形象包袱,着装落落大方、谈吐优雅、语言幽默诙谐、肢体动作恰当,帮助学生建立积极阳光的心理暗示,保持向上的生活、学习态度。以下是具体实行方法:1.时刻保持微笑,注意仪容、仪表。2.“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班主任早晨以身作则,提前在教室门口等待学生,保持认真负责的态度,言传身教,使学生学会认真对待学习,敬畏知识。3.关爱学生,与学生互动和蔼可亲而不是让学生感到畏惧。
二、尊重学生,用爱心“施肥”,用耐心“灌溉”
(一)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分析
生理特点:低年级小学生生长发育迅速,体重每年增加2.0-2.5kg,身高每年可增加4.0-7.5cm,大脑发育和器官组织尚不成熟,分析综合能力与独立生活能力明显增强,大脑细胞较脆弱,脑力活动次数多、时间久容易疲劳,注意力难以集中,自控能力差。
心理特点:1.记忆、感知特点。有意性、目的性感知代替无意性、情绪性感知,空间知觉从直观向抽象过渡,时间知觉差,判断长短能力差,主要以机械识记、无意识记、具体形象识记进行记忆。2.思维、想象特点。完整、正确想象代替片面、模糊的想象,直接、感性的抽象逻辑思维代替具体形象思维,低年级小学生以简单再现、模仿的想象方式为主,难以概括不能直接观察的事物特征。3.意志、情感特点。低年级小学生发展迅猛,精力旺盛,由于自制力差,意志力不强,又难以控制情感,情绪不稳定,遇事冲动,学习总是三分钟热度。4.性格、情绪特点。低年级小学生不会用社会道德准则来推断自己和别人的行为,需要依靠老师的评估来评价自己,只记优点,忽略缺点,由于低年级小学生的强模仿力,性格可塑性大,班主任和家长应该树立榜样,以身作则,正确引导教育,防止其养成不良习惯,坚持智育与德育齐头并进,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二)关爱学生,深入交流
班主任要学会平易近人,与学生共进退,真诚听取学生意见,适时提出建议,与学生建立师生平等的关系。低年级小学生正处在成长阶段,容易情绪化、受外界环境刺激,从而误入歧途,班主任应用平等、关爱学生的态度教导,摒弃呵斥暴力的言语教育。
(三)耐心观察,科学处理矛盾
班主任工作主要内容是调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团队合作,班级管理;首要任务是科学化处理班级矛盾;未来愿景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所以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可在学习上选取早自习领读的学生,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通过良性竞争,帮助学生有意识的自主学习;班级管理上每周公布分配每天的值日员名单,挑选值日监督员,值日生各司其职,团队合作,增强班级凝聚力;生活上创造学生和班主任相互平等、尊重的友好相处模式,对待学生间的矛盾,认真聆听,保持平等尊重态度与学生交流沟通,保护学生自尊心,使其从内心真切感受到错误的严重性,引导其知错就改,严禁采取呵斥的方式批评教育,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三、情景教育,渗透责任意识和能力
学校采取法律法规和道德伦理强硬灌输的方式,只会破灭学生对社会丰富美好的期盼,无法促进学生责任感的形成发展,使教学活动的理论和实践严重脱离分层。
为避免以上情况,班主任应缓和态度,改变严谨风格。学生拥有“弹簧心理”,压力施加越大,学生逆反心理越强,容易触底反弹。只有对学生施以理解,寓情于景的德育,培养友好相处合作关系,才能最大程度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能力,不仅达到教书育人的教学目标,而且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知识广度和深度,提升综合能力。
结束语
新课程改革后,众多德育工作者任务艰巨,尤其是小学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工作成为热议话题。如何走进学生心灵、打开学生心结开展德育工作,如何将德育工作与班主任工作巧妙联系并达到最好的效果,都是未来小学应该重点研究的课题。一个优秀的小学班主任,应当树立良好形象、言传身教、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根据低年级学生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用爱心和耐心“浇灌”学生的心灵,遇到学生间的矛盾能够科学化处理,建立以人为本的班级环境,不断创新德育方法,总结工作经验,提高教育效果,真正成为学生人生道路上的领路者,美好心灵的建造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