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分制改革的思考
——以江汉大学法语专业为例

2020-12-08郭娟

魅力中国 2020年35期

郭娟

(江汉大学,湖北 武汉 430056)

近年来,法语学习热潮不断扩大,且就业形势很被看好。毕业后,有学生选择出国留学,也有学生考研,约70%左右的学生选择就业。而自从各高校开展学分制改革以来,法语专业学生在课程的选择上拥有了更大的自主性,但由于该制度在现阶段并不成熟,大部分学生在大学前期也处于较迷茫的状态。为了更深入地研究学分制存在的问题,我们对江汉大学法语专业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回收问卷200 份,有效答题问卷200 份。

一、调研结果分析

参加问卷调查的学生都亲身经历了学分制,体验了自主选课给自己带来的利与弊。现在我们就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法语专业学生的选课依据

就所得数据来看,57.5%的学生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选修课程的,仅27.5%的学生是根据未来发展规划来选课,另有15%的学生则以学分好不好拿为依据进行选课。这说明学生选课缺乏引导,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二)法语专业学生对学分制及选修课程的态度

50%的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学分制改革的意义,但仍有45%的学生觉得无所谓,还有5%的学生觉得分摊了专业课时间,因而反对学分制改革。这说明有些学生的观念尚未转变。

(三)法语专业学生对选择跨学院课程的态度

有35%的学生除法语专业课程之外,还学习了其他知识。其中,对经济商贸类学科最为看好,占比50%;理工类次之,占比27.5%。事实上,受选课系统不完善与专业课上课时间冲突、跨学院选修课程数量有限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很难做到真正的自主选课。

二、对学分制改革的建议

随着学分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学生在选课方面有了很大程度的自由。但由于该制度目前的不完善以及学生观念尚未转变等原因,在实行学分制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在此,我们以江汉大学法语专业为切入点,为学分制改革提出如下建议:

(一)明确培养目标

自2012 年江汉大学开始实行学分制改革,将全校本科课程分为“通识课”和“专业课”两大类,每个专业的课程按“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四个层面设置,每层面分别设置必修、选修课两种不同修课要求的课程。根据学校对教学体制的改革,法语系也应当适时地调整自己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应强调语言技能与通识及专业知识教育的结合,改单纯的语言学习为通过语言学习系统知识及通过专门知识学习语言。力求培养出具有扎实的法语语言基础和比较广泛的学科文化知识,能在外事、经贸、文化、教育、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法语人才。

(二)改革教学方法

1.采用以培养能力为目的的启发式教学模式

法国当代著名的语言学家Robert GALISSON 提出了以学员为中心的开放性外语教学系统的理论。在这一理论中,学生不再是被动地等待老师灌输知识,而是外语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教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求知欲强烈的心理,运用启发和讨论的方式,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特别是在一些以法语讲授的应用性课程中,教师更应该因势利导,组织和引导学生到大课堂去学习更丰富的知识。

2.多语教学

对于很多课程,有条件的可以采取英语教学或者双语教学的形式上课,毕竟英语无论对法语专业还是其他专业学生而言在今后的工作和发展中都是很实用的。

3.充分利用网络在线课程

江汉大学近年开设了不少校内网络在线课程,但在网络课程选择方面应更广泛一些,比如很多国内外知名大学都有英语、法语或多语教学的网络课程在网上可供学习,如果通过学校引进,相信会有更多学生学到更有益的课程。

上述三种教学方法,究其本质,是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角色的转变。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中心地位。教师的作用应主要体现在对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以及对学习过程的引导和控制上。

(三)调整课程设置

为了实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我们期望在以下方面对课程进行调整:

1.加强英语教学。本科四年英语不断线。从一年级开始,保证每周4 至6 节的英语课,并且从三年级开始,逐步加大英语课的课时和教学深度。

2.大学二年级加开法国文学基础和法国文化基础。在教学方法上,也应做相应的改革,如对于法国文学基础课,我们应更加侧重于教会学生文学欣赏和文学分析的一些基本方法。

3.开设有助于了解法语区国家的课程。由于发展形势好、待遇好等原因,非洲成为很多法语专业学生毕业后的选择,成为他们挖掘人生第一桶金的地方。

(四)加强相关的教材建设

内容老化是国内法语专业教材的致命伤,特别是一些以法语授课的经济、管理、文化类的教材非常匮乏,远不能满足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要。针对这种状况,学校应当引入一套适应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需要的系列教材,其中既包括法国文学、法国文化等语言文化类教材,又包括经济、管理等应用类教材。

(五)促进学生观念的转变。

目前,很多学生只重视本专业课程的学习,而忽视了选修课以及跨专业课程的学习。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尽快把选修课和跨专业课程的学分修满完成任务,一般在大三之前就已经完成了这类课程的学习。但是,很多学生到大三以后才逐渐对自己的未来有了较为清晰的规划。因而,学校应引导学生转变观念,充分发挥选修课及公选课程的作用。

三、结语

学分制改革是一项长期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充分发挥学分制的优势,就需要多方位多层次的改变:既需要改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学及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及管理水平,也需要完善选课制度及导师制,真正做到以人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