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均衡教育
——以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为例

2020-12-08李阳

魅力中国 2020年35期

李阳

(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五堵镇黄沙小学,陕西 城固 723200)

阅读对小学生语文学科的学习来说非常重要,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对学生参与阅读学习的方法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提升阅读能力,实现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在小学四年级阶段,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语文基础,同时学生也已经掌握一些语文阅读的方法,所以在这个阶段教师在对学生实施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时,就应该结合阅读教学的内容,利用适当的教学方式,保证小学语文教学的均衡性,保证学生能够得到均衡的发展。

一、均衡语文教育的重要作用

对学生均衡教育,就是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并且教师依据自己对于学生的了解,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让学生得到相对均衡的教育,同时学生也能够平等享受教育资源。教育均衡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学生接受平等的教育,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就是教师要对学生有足够的了解,在教学中可以从不同方面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提升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在小学四年级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要给学生奠定阅读学习的基础,利用阅读中各个方面知识的教学,实现学生的均衡发展。在均衡教育中,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培养,还要让学生有较强的语文读写能力以及知识的应用能力,同时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想象力等等都应该进行培养。所以均衡教育对于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均衡教育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能够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升,还能奠定学生学习语文阅读的良好基础。

二、小学语文阅读均衡教育在四年级语文课堂上的实施

(一)利用基础知识的教学实现均衡教育

在小学四年级时期,学生已经拥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在词语、生字以及句子方面也已经有了一定的掌握能力,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学习效果也还是会存在一定的差别性。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实施均衡教育对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就非常重要,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基础学习内容开始,让学生得到基础知识的提升,运用合理的教学方式丰富学生的学习形式,为对学生实施均衡阅读教学奠定基础。

例如,教师在《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重视对学生基础的教学,让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都能够得到同样适合自己的基础教育内容,这样从基础开始重视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才能满足均衡教育的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必学的词语“豌豆、以为、按照、家庭……”等词语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不同的方式实施教学,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豌豆的图片,并且对这个词语进行解读:豌豆因为是豆子的一种,所以“豌”字的偏旁为“豆”,同时“豌”与“宛”谐音。利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将词语拆分帮助学生记忆,并且利用图片加强学生的记忆,在这样学习过程中,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够学会相应的词语,学生就能够得到因材施教,教师也能对学生实施均衡教育,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和学习。

(二)利用阅读能力的教学实现均衡教育

在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均衡教育中,学生不仅要基础能力均衡,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该保持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阅读方法掌握能力的均衡发展。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对阅读的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让学生掌握分析阅读的方法,提升学生对于阅读内容的理解能力,让学生能够揣摩好文章描写内容的意图,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实现对学生的均衡教育。

例如,教师在《梅兰芳蓄须》的教学中,教师就应该针对文章的重点内容,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进一步的分析文章的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文章的重点内容利用提问的方式展示给学生:梅兰芳为什么会蓄须?都经历了怎么样的困难和危险呢?在提问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文章进行阅读,并且总结问题的答案。有些学生可能学习能力并不强,很难直接的总结出答案,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一些小问题进行引导:梅兰芳作为一个旦角,就是要表演女性角色为什么还要蓄须呢?文章中描写了梅兰芳哪些不登台的事迹?教师利用让学生探究问题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深入阅读以及分析阅读的方法。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随着不断探究问题,慢慢地学会分析阅读的方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也能实现均衡教育。

(三)利用阅读内容的教学实现均衡教育

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对阅读内容进行分析时,就可以体会到文章中描写的比较好的词语或者句子,学生也能够得到积累和提升,为学生更好地参与语文阅读的学习奠定基础。在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分析阅读中描写的比较好的句子,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更多的内容。

例如,教师在《海上日出》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说一说自己认为文章中写的比较好的句子是哪些?并且说出原因。这时学生就会对文章进行阅读和分析,对于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所描述的内容也会不同,教师通过教学引导也能实现对学生的均衡教育,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语文知识。

总结

在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的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别对学生进行教学。教师要有针对性的教学,因材施教,这样才能让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都得到相应的教育,实现均衡教育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