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改革下如何开展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

2020-12-08李花

魅力中国 2020年35期

李花

(重庆市涪陵城区第六小学校,重庆 408000)

生活化教学弥补传统语文教学只重视语言智能的不足,真正实现学生综合全面发展。新课程改革下开展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充分利用小学语文教材生活化元素,创设生活化情境

小学语文教材为教师进行生活化教学提供理论基础,编写教材应符合学生认知和成长特征,根据学生文化地域特点,深入挖掘生活化元素,使生活化教学在课堂中发挥最大作用,让学生亲切自然的领略语文学科的魅力。生活化教学就是要切合实际生活,多样化呈现语文学习材料,激发学生兴趣,丰富其情感体验,促进其积极交流合作和思考,独立构建语文知识体系,有利于激活、提取信息,将语文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学生学习依托教材,教师开展教学依照教材。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要根据学生日常生活规律和心理特点,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元素,针对性教学,提高教学情境的趣味性,避免学生产生抵触心理,有利于顺利开展教学活动。教师也可以创设生活化语文教学情境,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更好掌握相关知识内容。

例如,《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一篇课文,主要阐述雷锋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伟大人生经历,我国大力提倡雷锋精神,贴近学生生活。因此,教师可创设有效的生活化环境,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回忆好人好事,畅所欲言,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体会无私奉献的雷锋精神。教师通过创设有效生活化情景,激发学生内在学动力,有利于培养其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二、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

生活是五彩斑斓且真实的。虽说每个人经历不同,但对处于小学年龄阶层的学生来说,生活中的快乐比学习中的快乐多。然而,随着学生熟悉生活,对生活中的有趣现象逐渐忽视,使学生忽略生活之美。生活中的有趣现象需要仔细观察,才能发现其美好,才能体会因为观察美好带来的幸福感,但由于学生过度熟悉生活,缺乏观察和感悟生活,反而忽视相关体会和感受,直接导致小学生缺少素材写作。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体会和观察,创造更多学习与生活接触的机会,重新燃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例如,教师可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动植物园,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和大自然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动植物生活习性,体会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联系生活和课文,化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学习,塑造学生实践精神,提高教师教学语文的质量和效率。此外,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的过程中,可以融入自身发现生活的幸福体会,启发学生获取更多感悟和发现,积极影响学生。教师也可结合实际生活设计课后作业,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巩固学习内容,要求保证作业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在生活化教学模式下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树立学习榜样,结合生活事例教学

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实行品德教育,结合课本中的生活素材,重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发掘精神内核,促进学生自身素质提高,培育良好道德品质,促进学生形成积极态度,为学生后续良好发展和学习奠定基础。教师可在授课过程中加入先进典型模范人物,为学生树立榜样,让学生在学习榜样优点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觉悟,让学生在模仿、观察学习榜样时,主动参与语文学习,节省教师教学时间,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可搜集热点新闻,让学生实时了解社会发展状况,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度和人文素养。开展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不仅能加强深度学习语文的正确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改变对语文枯燥抽象的错误认识,使学生乐于学习语文,体会语文的文化魅力,有利于学生恰当处理人际关系,顺利开展教学活动。

例如,教师在教授与诚信有关的课文时,从生活实例出发,举例说明,引导学生辨别是非。以最近热议老人摔倒扶不扶的话题为例,热心市民将摔倒老人扶起后,老人不但不感谢,反而诬赖热心市民。教师可客观叙述这一社会事实,引导学生分析事情原因,寻找处理此类情况的方法,以此培养学生是非观念,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结束语

总而言之,采用生活化教学小学语文很有必要,不仅可以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提升语文教学效果和质量,还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师对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深刻领悟后,将生活化教学的理念融合到小学语文实际教学中,充分利用小学语文教材生活化元素,创设生活化情景,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树立学习榜样,结合生活实例进行教学,开扩学生视野,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启发获取更多能量,顺利攻克难题,建立自信,增强成就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