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教学生活化思考

2020-12-08周玉玲

魅力中国 2020年35期

周玉玲

(广水市文华高级中学,湖北 广水 432700)

应试教育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更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使得语文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生活化教学,要求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高中阶段学生看待事物已经开始有自己的情感态度和思维方式,教师要深入解读语文教材,从中找出生活化元素,运用生活化语言开展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学习效率

高中语文教学创设生活化情境,是指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的生活化情境,将枯燥的语文课堂变得生动化,使学生更易于学习和理解语文知识,丰富学生的情感,为学生带来良好的学习体验。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在适当的时机引入生活情境,可以选择在课堂导入阶段,生活化情境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以最佳的状态进入到新知识的学习。在带领学生深入解读教材内容时,也可以创设相关情境对学生进行引导和点拨,让学生们以表演的形式、小组合作等形式学习文本内容。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声像结合的方式为学生呈现教材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廉颇与蔺相如列传”内容时,可以组织学生们根据教材内容自主开发剧本,扮演其中的人物角色,在人物角色扮演中掌握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了解人物的思想情感,从而掌握作者要表达的意义,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联系生活实际,开展语文教学

高中语文是一门理论性、抽象性较强的学科,对于学生而言其学习有一定难度,加之高中生面临着高考的压力,语文学科的学习情况会对学生未来的考学情况产生直接影响。基于此,为了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提高语文学习效率,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中语文教学生活化,具有化难为易的优势,可以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更轻松,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语文知识源于生活,生活为语文教材中的作品赋予了生命,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忽视生活与语文间的联系,而要将生活与语文紧密联系起来,体现出语文知识的真实性,促进语文教学活动高效开展。例如在学习屈原的“离骚”这节内容时,学生要掌握作品内容和作品传达的情感,并感悟爱国诗人的精神,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将这节内容与民俗活动相结合,不同地区的端午习俗是不同的,但人们的愿望和文化内涵是相同的,通过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端午节文化活动,使学生感受到在百姓心中屈原的地位,使学生可以从民族的心理角度去思考,将本节学习的内容与民族文化相结合,从而感悟到语文知识的魅力。

三、借助生活素材,深入探究语文知识

传统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语文课堂中教师很少融入生活,这种教学模式下的学生无法充分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高中语文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生活素材,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在生活现象的帮助下,深化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语文与生活密切相关,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利用生活现象,对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有很大帮助,这需要语文教师深入解读教材内容,利用生活现象强化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山居秋暝”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化教学技术,为学生在课堂中呈现诗歌中描写的自然场景,使学生可以更真实的感受诗歌描写的场景,从而感悟到作者隐居生活中那种怡然自得的心境,深化学生对这首诗歌内涵的理解。

四、课内外内容相结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高中语文教学开展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可以将学习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使学生可以学以致用。传统教学中的语文知识学习只局限于考试范围,学生掌握的知识都是为了应付考试,如果一直这样下去,学生所学习的语文知识会与生活越来越远。因此,语文教师要注重课内外内容相结合,通过课外内容的融入实现课堂教学的延伸,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中语文学习不只局限于课堂,教师要在教材内容学习的基础上,实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开阔学生的视野,为学生创造运用语文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机会,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例如在学习“我有一个梦想”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为学生介绍名人的梦想,如莱克兄弟的飞翔梦想,引入生活中的素材激励学生,让学生们谈谈自己的梦想,以及实现梦想的计划等等,以这种方式讲解新课,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结束语

总之,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实施,教师要积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树立新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实现语文知识与生活的紧密结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元素,运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将学习的语文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