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理念下的阅读教学改革

2020-12-08向碧辉

魅力中国 2020年35期

向碧辉

(湖南省邵阳市武冈市龙溪镇中心小学,湖南 邵阳 422000)

一、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改革实际情况

(一)改革过于表面化

在新课改后,将学生作为主体并创新自己的教学已经是每位教师都知道的教学方向,在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中这个理念也同样合适。在阅读教学改革的实施中,有些教师的改革就是表面上的改革,虽然教学方式上实现了创新,但是主体依然是教师,学生很难有机会主动探究和学习知识,这种表面化的语文阅读改革教学对教学效果的提升并没有促进作用。

(二)阅读缺少全面性的教学

高效教学改革的前提就是要掌握教学的本质,意识到阅读教学的独特性,并针对阅读教学的特性实施教学改革。但是在实际教学改革中。改革后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还是没有参与阅读学习的积极性。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简单来说就是利用课文,让学生在分析课文的过程中学会语言的应用,让学生形成相应的学科思维能力,让学生对语文阅读中包含的内容进行传承,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但是很多教师在阅读改革教学中只是对阅读的一部分作用实施教学,所以改革教学的效果也并不好。

(三)教师教学理念与教学发展不相符

阅读教学改革的实施已经有一段时间,但是教师并没有将自己的教学理念及时转变。在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中,教师本身、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以及学生都处于不断发展的状态下,在教师的教学中学生的阅读能力会逐渐提升,教师的针对性教学也会让小学语文课堂发生转变,教师随着学生学习需求的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也应该不断转变。但是很多教师却忽视了对学生语文阅读学习需求的分析,一直采取同样的方式实施教学,并没有根据学生的需求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在长期灌输式的教学下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实施效果也会受到影响,影响教学改革后阅读教学的效率。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实施

(一)让学生积极参与到阅读学习中

学生是实施阅读教学的主体,教师更多的应该是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参与到阅读教学课堂中,学会阅读分析的技能,提升阅读实践能力。在学生高度参与的前提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得到提升,如果学生不能参与到课堂上,那么在教师讲解时学生就经常会出现走神的现象,学生的学习效果自然也就不好,所以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阅读学习参与积极性的培养。例如,教师在《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教学中,教师可以与学生互动,在互动中引导孩子参与阅读学习。教师可以问孩子:你们有没有种过植物啊?怎么样才能让植物发芽?如果种子被煮过了还会不会发芽呢?在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慢慢地就会融入课堂上,在学生都参与到讨论中后,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下,教师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这样的教学课堂上,学生能够参与其中,能够对阅读的学习感兴趣,此时教师的教学效果也会更好,也能够更容易的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也转变了原本的教学引入方式,实现了阅读教学的改革。

(二)利用生活中的内容对学生教学

语文教材中的很多内容都是和学生的生活相关的,教师应该利用好这些相关性,借助生活中的内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的内容,让学生发现语文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而且这种与生活相结合的教学学生也更有参与学习的兴趣,更有利于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例如,教师在《要下雨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教学前问一问学生:你们知道下雨前都会有什么现象吗?这时学生会说出很多答案,会刮风、会打雷、会有乌云等等,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就可以引导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小白兔发现下雨前的现象。教师在教学结束后还可以让学生回家询问自己的父母在下雨下还有什么其他的现象,在这样的教学互动中学生能够发现下雨前的现象,也能够发现语文知识和生活之间的关系,教师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阅读教学中融入生活化内容还能实现阅读教学改革的实施。

(三)利用信息技术丰富学生的阅读学习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利用信息技术实施教学,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趣味性,还能让学生了解学习到更多的知识,让学生得到更多知识的扩充,促进学生基础的提升,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例如,教师在《盘古开天地》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播放相应的动画视频,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学生就能够了解到阅读的内容,而且学生也会更感兴趣,信息技术的应用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有利于教学改革的实施。

总结

在阅读教学改革过程中培养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就应该重视学生在阅读课堂上的感受,并且保证自己教学理念的动态化转变,联系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阅读内容,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