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20-12-08刘永康
刘永康
(甘肃省临夏县振华中学,甘肃 临夏 731808)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教师有创新意识
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对学生学习方向的指引至关重要,不仅要立足于课本知识,而且不能局限于课本知识,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逐渐树立起创新意识,让学生的学习不再是为了满足考试需求。
(一)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在教学活动中所使用教学课本是经过多重筛选,精心编制而成的,因此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但是教学课本是针对广大学生的综合考虑编制而成,难免会出现局部学生不适应的情况,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不能盲目的依赖课本,更不能使教室成为一言堂,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多给学生思考时间,让学生讨论课本上知识的难点疑点并且在课堂上提出来,教师应参与其中与学生共同讨论,而不是直接否定学生的质疑,让学生强行认为课本就是对的。例如:有理数的计算,在计算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相似的两个计算式子,但是只有绝对值的位置发生了区别,很多学生就会产生质疑,认为课本上的内容有错误,这时候,教师应该倾听学生的质疑,让学生将解答过程写在黑板上,才能发现学生哪些地方出现了思维误区,教师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对症下药,学生才能理解其中微妙的区别,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学习到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
(二)教师应该对创新有正确的认识
社会的进步使多媒体技术应用在各个领域,很多教师也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创新教学环境,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在教学活动中,这样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很多教师认为这样就是教学创新,又有些教师为了创新而创新,带领学生做各种各样的小实验,教师这样的做法,忽略了创新的意义和实质,也使创新变成了一种形式主义。对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明确创新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要在思想上改变对创新的认识,不能有停留在创新就是简单的应用多媒体技术和做实验这种狭隘的认识上,因此,教师的角色有时候要适当地进行转变,由教师转变成学生,学校要经常组织教师参加优秀创新教师的授课活动,相互学习,让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何为创新,创新的意义是什么。
(三)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具有主导地位,要引领学生如何学习,但是很多教师忽略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为了学生学习知识,课上课后都对学生很严厉,让学生对教师产生畏惧感,长期以来学生对学习充满抵触情绪,师生之间也会产生隔阂,这样会导致师生互动减少,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无从谈起,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要学会适当把控,做到生活上的朋友,学习上的严师。
二、教学活动中要提升学生对创新活动的兴趣
学生对创新活动产生兴趣,才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走地更远,才能让学生自发的思考和学习,在时间的积累中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一)充分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对分数的追求很多时候是希望别人关注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学生这种心理,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对这种心理关心进行量化,制定相应的标准。例如:教师将学生分组,将“关于圆的特点的研究”这样一个课题分给每一个小组,让他们自行讨论,总结结论,在下次上课的时候将各自的研究成果进行汇报,评比选出优秀的讨论组,给他们颁发奖章,这样做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好胜心理,也提升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兴趣。
(二)充分满足学生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来培养创新能力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小机灵鬼,在教学活动中,结合他们自身的能力水平以及他们对感兴趣事物的好奇,布置一道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能够利用自身的能力但又不能轻而易举得出结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能力从而培养创新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教育模式也随之进行不断深入改革,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将成为教师的一门必修课。作为教师,要转变思想,跟紧时代步伐,在教学中勇于探索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大胆创新,带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解决问题,得出结论,给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创新的学习环境,为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