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2020-12-08陶艳

魅力中国 2020年35期

陶艳

(贵州省平塘民族中学,贵州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558300)

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教育作为上层建筑,在发展的过程中,更加应该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这样更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思维和优良的思想道德,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发展。高中数学的学习是学生思想意识形成必不可少的部分,而核心意识对学生的思想意识具有指导、引导和帮助的作用。核心素养一直都是教育的目标,要达成这一目标需要教师完善教学策略。接下来将介绍几种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现核心素养这一教学目标的方式方法。

一、注重学习方法的教学,落实核心素养

教师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告诉学习题目答案,更应该告诉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是运用什么样的数学方法分析,例如:反证法,数形结合法等。这样不仅让学生知晓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人教版高中数学中《函数》这一章节为例,教师在教学函数时,一重点讲解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以及图像等内容。在讲解函数类问题所采用的方法时,可以以求Y=X^2+2X+3 在定义域(0,5]的值域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别采用数值求解以及数形结合两种方法进行求解,其中,数值计算主要是通过将数值进行代入来求解函数问题。而数形结合则是通过将题目与函数图像进行结合进行求解。经过实践可知,通过画出该二次函数图像就可以非常直观的知晓答案,让学生通过自身实践的方法进行函数的求解,可以使学生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也会让教师更加注重学习方法的教学。

二、提出有效问题,落实核心素养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高中生围绕着问题去探究,继而进入到概念理解和知识应用的状态,这样可以确保教学目标不会出现偏差。因此,教师要懂得以学生学科素养培育为目标,将问题引导与学习目标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在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概念、公式的知识点复习环节,教师就要高度重视问题的设置,以引导学生顺着问题的脉络进行知识总结和归纳。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步骤主要涉及以下环节。首先,教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使用自己的语言来解释什么是等差数列,在此基础上要写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接着,教师要求学生以不同的方法实现通项公式的推导,看看有哪几种方法;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围绕对应的问题去学习知识点,如有的学生倾向于用累加法的方式来验证,有的学生会使用迭代法的方式来证明,有的学生会使用恒等变形法来进行分析。按照同样的程序,教师可围绕等比数列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写出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并引导学生使用不同的方法来验证。上述教学案例中牵涉多个问题,各个问题之间呈现出层次性特点,前一个问题是后一个问题的前提和基础。随着问题探究的不断深入,学生就能够形成更加完善的知识体系,对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内涵和应用有更深刻的认知,实际的学习目标也因此得以达成。由此可见,教师要集合数学知识点实现“问题串”的创设,使学生成为知识理解和知识应用的主体,以达到良好的知识复习效果。

三、倡导互动探索,落实核心素养

良好互动探索格局的形成可以为高中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养成、数学知识的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对学生而言,掌握好基础知识是其进一步探究新知识的前提。而探究习惯的养成可以使得学生潜在的思维意识得到激发,使得学生的数学视野更加开阔,而这一切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实现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例如,以指数函数及其性质的教学为例,教师要确保学生能够理解指数函数的内涵,掌握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并且懂得以归纳推理方式或者数形结合思维来诠释对应函数。为此,教师可采用小组合作教学的方式,来增强教学互动。首先,教师通过对应情境的创设,使得学生对于相关的函数有基本认知,接着引出相应的概念,并设定探究条件,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不同函数图像的绘制。接着,学生要以类比的方式分析不同函数的差异性,此时可以借助几何画板来进行演示,让学生相互探讨,观察图形的特点,由此进行指数函数性质的总结和归纳。不同小组结合得出的结论进行进一步探究,增强对指数函数的理解程度,并且由小组代表来讲述指数函数的特征,表述本小组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提升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最后,教师要求各个小组结合相互探讨和交流,共同绘制相关知识点的思维导图,这样就会对指数函数知识的理解进一步系统化,这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是至关重要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是多元化的,数学教师应结合实际教学需求进行教学调整和改善。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渗透核心素养的内容,从提出问题、创设情境、互动探索、总结归纳等方面积极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促进学生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