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探析

2020-12-08王旭华

魅力中国 2020年35期

王旭华

(山东省莱西市第一中学,山东 青岛 266600)

引言

教育改革的深入实施,促使教学目标逐渐向“三维目标”发展。而为了顺应信息时代下的这一教学需求,高中教育需要加强对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视,并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下,开展对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研究,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推动新课标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因此,如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了信息技术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是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必备的品格与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与技能进行内化与吸收,在巩固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究实践、创新解决的能力,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针对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主要可以分为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方面。

信息意识指的就是学生对信息的敏感度和价值判断力,能够帮助学生敏锐察觉到信息的变化,对其准确性、可靠性等做出最准确的判断,并以此为依据灵活运用所学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有效实现信息价值的最大化。计算思维指的就是运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等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活动,能够有效加强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判断分析信息资源,寻找最佳的问题解决方案。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指的就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借助常见的数字化工具,对学习资源进行管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明确认识到数字化学习的优、劣势,从而更好地适应数字化环境,开展自主学习、知识分享、创新创造等活动。信息社会责任指的就是学生的行为意识、道德规范、个人修养等,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在维护个体合法权益的同时,保障公共信息的安全与健康,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理性的价值判断能力等。

二、核心素养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创新

(一)组织学生开展自主探究

在当今的社会中,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因此,在核心素养下创新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准确地获取信息。为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教学,通过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学生能设计合适的、具有吸引力的教学问题,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挖掘信息知识的内涵,深化理解与认知,同时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进一步加强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有效提升学生的信息意识素养。

例如,在教学“信息及其特征”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4-6 人为一组,对生活中的信息应用进行整理和分析,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现象(如电子邮件、广告、报纸等),对信息的一般特征进行讨论、探究和验证和总结,使学生在互相带动、互相启发之下,实现思维的拓展与发散,同时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信息的魅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

(二)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新

信息技术的最大特性之一就是其强大的操作性。因此,在核心素养下创新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知识的多样化功能,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研究与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性和自主性,提高学生信息技术操作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培养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素养。

例如,在教学“文本和表格信息加工”的时候,其主要教学目的是教会学生正确使用工具软件对文字、图表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如此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操作实践性,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挣脱常用操作的拘泥,通过灵活运用Word、Dreamweaver等软件,对文字处理方式进行自主创新,在加强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时,为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良好基础。

(三)加强学生信息安全教育

信息技术为人们生活带来的便捷与优势是有目共睹的,但同时它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弊端,因此,在核心素养视域下探究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的信息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社会信息责任意识和能力,为公共网络安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相关的安全事件与犯罪案例,向学生普及网络安全知识,并鼓励学生针对案例分析,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有效提高学生维护社会信息安全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促进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自主探究、鼓励自主创新、加强安全教育等创新教学形式,在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基础水平的同时,拓展学生的信息思维,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加强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等,全面促进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