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中绿色化学思想的融合
2020-12-08孙振光
孙振光
(山东省招远市泉山学校,山东 烟台 265400)
近年来,社会文明的发展,让人们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使得人们的绿色环保意识更加强烈。化学这门课程与我们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将其应用在实践生活中,会在某种程度上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继而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因此,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初中时期对化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便应当及时地将绿色化学理念渗透其中,让学生们从小就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
一、课堂教学中的融入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绿色化学思想是渗透性最强的一种途径。对此,需要化学教师将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与绿色化学思想相融合,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在学习与空气相关的内容时,教师可以与学生们一起分析一下目前空气质量较差的主要原因。分析的结果是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含量过高,而这些有害物质大多来自于人类活动,例如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无节制地使用制冷设备等等。而遭受到破坏和污染的空气又反过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存质量,最终深受其害的不仅仅是人类自己,还有整个地球上的生物。通过这样的讲解,学生们自然会意识到保护自然环境、减少空气污染的紧迫性与重要性,形成一定的环境保护意识。
二、实验教学中的融入策略
化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每一次实验教学的机会,将绿色化学思想根植到学生的思想意识当中。在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当中,有一项实验是关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其实验步骤是先让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将空气中的氧气全部消耗掉,以此来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然而,当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后,会产生一种名为五氧化二磷的固体物质,这种物质会对空气造成污染。此时,教师可以从绿色化学这一理念出发,对实验内容进行相应的改进。例如先在集气瓶当中放入一根电热棒,通过电热棒的热度使燃烧匙内的红磷燃烧起来。这样就可以有效避免五氧化二磷流动到空气当中,对室内空气质量和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通过这样的实验改进,学生们认识到要想避免产生空气污染,总能想到办法,关键在于人们是否具备环保意识,从而在自己的心目当中建立起绿色化学思想。
三、多媒体教学中的融入策略
对于化学这门课程来说,多媒体教学具有更强的实用价值。例如有一些比较抽象难懂的理论知识点,如果教师采用传统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只能略知一二,难以做到深刻理解,极有可能给今后的学习留下问题与隐患。而通过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搜集各类有价值的教学资源,以图片或者动态视频等方式将教学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原本抽象的化学知识变得直观化、生动化,有效促进了教学成效的提升。另外,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极有可能将那些操作难度或者风险性较大的化学实验略过,避免实验过程发生某些意外情况,而通过多媒体教学则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一些实验难度较高的化学实验视频,在课堂上给学生们播放,让学生对化学变化产生深刻认识。例如稀释H2SO4 这项实验当中,由于H2SO4 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教师决定通过多媒体设备给学生们播放稀释H2SO4 的全过程,同时还在视频当中增加了H2SO4 的污染现象、后果及其防治方法等内容,让学生们充分认识到化学物质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污染和破坏,从而建立起绿色化学思想。
四、实践教学中的融入策略
很多化学知识都源自于生活,或者在日常生活当中可以得到验证。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加强自身的生活实践体验,并且将绿色化学思想融入实践教学当中。例如在学习与H2O 相关的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列举一些生活当中水资源遭到污染、破坏的事例。例如肆意排放工业废水,农民往农田当中大量喷洒农药、化肥,再通过雨水冲刷将其中的有害物质排入到农田周边水体当中,使非常珍贵的饮用水受到污染。通过这些生活当中的事例,引导学生们建立起绿色化学思想。
在自然环境的保护中绿色化学的思想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所以,对于一个初中化学老师来说,教学观念的改变十分重要,要将绿色化学的思想带入到自己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一些拓展性教学,讲解一些有毒有害的产品及原料以及一些会污染环境的化学反应等等,引领学生们思考一些有关于降低污染的问题,将绿色化学的概念传达给学生们。
结语
通过初中化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们掌握课本中的理论知识,还要让学生们意识到如果对化学知识应用不当,就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知识讲解的过程中融入绿色化学思想,建立起化学与环境之间的关联,让学生们认识到正确运用化学知识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