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

2020-12-08戈淑玲

魅力中国 2020年35期

戈淑玲

(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太和镇中心小学,江西 抚州 344500)

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虽然比较的简单,但是对于数学逻辑思维发展还不成熟的学生而言还是会造成一定的困扰。对于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思想,以更加贴合学生发展的方式展开教学设计,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探究能力,促进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让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趣味性,提高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发展。

一、学习欲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把握住学生的认知规律,将知识以更加生动、形象和充满矛盾的方式展现出来,引导学生能够产生探究数学知识的欲望。教师可以将新旧知识之间进行合理的结合,把握好两者之间矛盾冲突的部分,为学生创设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情境,有效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自主数学学习习惯【1】。

例如:教师在讲解“有余数的除法”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方式为学生展示小明家进行家庭聚餐时的场景,小明买了16 盆盆栽想要摆在家中,应该怎么摆?教师就可以提问“如果每行摆上四盆,那么可以摆几行?”这样的问题对学生而言比较的轻松,学生很快得出了算式:16/4=4,也就是说可以摆上四行。然后教师再提出一个问题“小明如果想要再多摆六盆花,那么请问小明能够摆多少行最后又会剩下几盆呢?”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让学生不能够很快得出答案,教师所要做的便是为学生准备充足的时间。经过周密的计算之后学生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这些花最多能够摆上五盆,最后会多余两盆。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有什么发生了改变,又有什么是一直保持不变的,最后剩下来的两盆花用学术名字应该称呼为什么?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了解了什么叫作“有余数除法”。

二、思想方式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灵魂

教师无法做到对学生的学习长期引导,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是教师在教学中首要的任务。数学思想能够有效解决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创设数学概念模型,梳理数学发展的规律,让学生能够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正确方式【2】。教师在学生进行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要结合不同层次的学生为他们进行针对性数学思想渗透,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发展能力。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数形结合的思想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将1 用一只小鸟表示将2 以两棵小树表示,将3 以三只小鸡进行表示,4 用四个钢笔进行表示等等等,图形与数字的结合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数字。再例如:教师在讲解植树问题的过程中,教师通过数形结合的思想引导学生在本子上画图,结合问题中的条件,教师引导学生在草稿纸上画出一棵树对应一段路或者是一段路对应上一棵树的形式,让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自己所画的图片更加清晰地了解到相关问题的解决方式,最后在总结出三种完全不同的植树情况。再例如:教师可以针对数形结合思想开展一个数学探究小活动,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数形结合思想专门为学生进行教学问题的设计,让学生通过问题来进行数字特点的探究:1.4.9.16.25.36...让学生通过用小正方形拼接成大正方形的方式得出结论:左数起第几个数的数字就是这个数的平方。

三、实践操作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实质

学生数学知识的培养不单是依靠教师理论知识的讲解,亲自的动手实践更能够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自身的认知观念以及教学目标制定要求,为学生设计带有实践性目的的教学活动。通过参加实践活动,学生发展自身的数学创新思维,促进学生自身自主探索能力的养成。

例如:教师在教授“三角形三边之间关系”的课程时,教师让学生在课堂开始之前准备一些4 厘米、5 厘米、8 厘米、9 厘米、13 厘米、16 厘米的小棍,在正式开始课堂教学时,让学生从中任意选取三根小棍拼接成三角形,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能够将所有的可能都进行尝试。同时让学生将自己动手操作过程中所得到的数据及时地记录下来,让学生根据自己得出的这些数据进行思考,到底有哪三个小木棒能够构成一个三角形,哪些是不可以构成三角形的呢?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其中的数学规律,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得出的结论进行总结,为学生深入阐述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学生数学自主探究能力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师生之间通力合作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思想的养成。教师的教学方式决定着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成就,教师在教学中要专注对学生的学习引导,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发展,有效提高学生综合输血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