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信息技术课堂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2020-12-08郭佩佩

魅力中国 2020年35期

郭佩佩

(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东门小学,江西 赣州 341500)

引言:21 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可以说信息技术已经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缺少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势必会被社会所淘汰。因此在小学阶段,加强学生的信息化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信息技术中的很多教学内容比较抽象,理解比较困难,学生在学习时学习兴趣往往不高,因此如何有效提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趣味性是确保学生学习质量的关键。在此基础上,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提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趣味性的策略进行探讨,以有效提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学质量。

一、创新教学模式,提升学生教学主体地位

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仍以教授式教学为主,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有效的学习兴趣。究其原因,小学计算机技术与其他科目存在较大差异,其应用性更强,需要学生不断进行自我探索和实践,提高其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而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教学主体地位缺失,不利于学生的自我探索和实践,教学趣味性不高。对此,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不断优化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当中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转变教学思路。其中教师必须认识到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在小学计算机技术教学中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主体地位。如在进行计算机认识这一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引导不同的小组讨论其自身对计算机有哪些认识,让学生联想自己家庭中计算机的情况,并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之间通过讨论加深自己对原有知识的掌握,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通过趣味性语言和活动提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趣味性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很多语言比较专业且抽象,如CPU、显卡等,小学阶段的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对事物的认知程度不高,其难以对这些专业性语言进行理解,自然学习兴趣也不会高。对此,笔者可以将一些信息技术语言转化为趣味性的语言,提升教学的趣味性。如在讲解计算机 CPU 时,可以将其比作人体的大脑,将 CPU 工作原理所使用的语言进行转换,提升学生的趣味性,并保证学生更好地理解 CPU 的工作原理。另外,针对一些困难、抽象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设置相应的趣味活动提升教学的趣味性。如在进行“五笔字型字根”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搭建积木的活动让学生类比五笔打字过程中的情景,引导学生掌握五笔字型就像搭积木一样,是由不同的笔画拼接而成的,引导学生自己对相应的汉字按照“积木搭建”的形式进行五笔组字,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部分抽象知识,同时让教学趣味性有效提升。

三、应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

游戏是小学阶段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方式,如果有效将游戏教学法融入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就会有效提升教学的趣味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如针对刚接触计算机的学生来说,计算机指法的练习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要想让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指法,就必须通过有效的措施引导其练习,对此,教学中可以结合打地鼠、警察抓小偷等游戏引导学生进行指法的练习,有效提升教学的趣味性。另外,教师也可以创建一些竞赛类型的游戏,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竞争意识,通过游戏竞争,不断提升自身的学习水平,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男队和女队,让学生进行打字比赛,对于打字准确且较快的小组给予奖励,引导学生在竞争中不断提升学习兴趣。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游戏教学法时应根据教授知识点的情况,灵活选择教学游戏,并且教学中应把握适度的原则,避免学生沉迷于游戏,影响学生的学习。

四、因材施教,提升学习积极性

如果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对于学生应用统一模式进行教学,一些基础好的学生会因为教学内容过于简单,学习兴趣不高 ;一些基础差的学生会因为教学内容较为困难,学习兴趣也会受到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的因材施教,确保所有学生个体均有较高的学习兴趣。在初次教学前,教师可以编制学前测试问卷,对学生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测评,然后依据学生基础成绩情况将学生分为不同的教学层次,再进行分层次教学,然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立不同的教学目标,在保证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逐步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在分层次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保证动态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观察,对于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在其基础知识掌握较好时要及时对其进行教学层次的调整,确保其一直保持较高的学习积极性。

结语: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教学中要多采用一些趣味性的语言和活动,并且合理应用游戏教学法。另外,也要注意对学生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才能有效提升教学的趣味性,提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学质量激发并培养学生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