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化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结合
2020-12-08李慧倩
李慧倩
(合肥市阳光中学,安徽 合肥 230000)
一、信息化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结合的优势
首先,信息化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工作的有效结合,可以丰富地理教学工作的内容,加深教学的深度。其次,鲜活、生动的教学展示,有利于初中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以及理解难度的降低。最后,别开生面的教学方式,摆脱了传统教学方式对学生的束缚,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应不断地学习并熟练应用信息化技术,以保证信息化教学工作的成效。
二、信息化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的结合分析
(一)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信息化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工作中的应用,主要是为了解决传统教学方式存在的弊端与不足,但也并非是全部课堂都需要用到信息技术,如若信息技术的应用不恰当,很可能会适得其反。就目前信息化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工作的现状而言,仍旧存在较多“表面工作”的问题。很多教师只有在上公开课时,才会应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教学,而平时仍旧沿用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这是对信息化技术教学工作的一种错误理解。因此,初中地理教师树立起正确的教学观念,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于日常的教学工作之中,充分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优势,打造轻松、高效的课上教学氛围,并以此来提升学生课上学习的效率与质量。
(二)注重板书和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
对于传统的板书教学方式来说,仍旧有其独特的优势与特征,所以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工作时,教师理应注重板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结合多位教师的教学经验,在开展课堂教学工作中,理应以板书或是板图为主,并辅以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可以明显地提升课上教学的效果。换言之就是利用板书或是板图来掌控整个教学的进度,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并降低其对于生涩地理知识的理解难度,将原本繁琐、复杂的内容变得更加简单且易于掌握。因此,合理地将板书、板图以及信息技术结合起来,科学地进行组合,取长补短,才是提升初中地理教师课上教学质量的根本。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新时期背景下,学生的学习动力往往是来源于兴趣和爱好,所以初中地理教师应抓住学生的个性特征,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激发出学生对初中地理的学习热情与兴趣,从而使其全身心地投入课上的教学活动中。比如,教师在开展《地形和地势》的教学时,由于课本的内容大都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为遥远,且时空跨度较大,所以学生在学习时通常表现得十分困惑、难以理解。同时,由于课上教学的时间限制,所以导致很多教师一味地讲解条框与知识点,学生对这样的教学方式并不感兴趣,从而造成学生课上学习效率不佳的问题。因此,在正式教学开始前,教师可为学生准备一些关于独特地形、地势的小视频或是图片,如青藏高原等,并配上一些关于藏族的民歌,使学生在掌握青藏高原独特地貌特征的同时,感受其人文风景。当学生观看结束后,教师可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如“有谁能讲述一下视频的内容呢?”或是“有谁去过青藏高原吗?可以给我们分享一下你的经历吗?”等等。视频的播放,可以创设鲜活的教学情境,提问的方式,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从而有利于教学工作的高效进行。
(四)注重应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中的难点与重点
近年来,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推行,更加突出了学生在教育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对于初中地理的教学工作来说,每个阶段的教学都有较多的重难点,如何突破这些重难点已成为教师的首要任务。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有利于教师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更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比如,在进行《地球的运动》教学时,学生的学习难点在于公转与季节变化间关联性。为了学生更好的理解并掌握其中的知识,教师可利用计算机制作出地球的公转视频,供学生观看。同时,地理教师还可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如地球公转的周期、速度以及方向等等。通过视频的观看,虽然可以保证学生有着一些直观的感受,有利于其对地理意义的掌握,但是也无法保证其完全构建起清晰的空间认识,所以教师还应通过动手实践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公转与季节的关系,如地球公转模型的制作、公转过程的模拟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的相关知识,还有利于其抽象思维与空间想象能力的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背景下,信息化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结合是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应树立起正确的教学观念,注重信息技术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的应用。同时,教师还应保证信息技术应用与课堂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增加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充分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优势,突破教学工作中的重难点,并以此来提升初中地理教学工作的效率与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