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探究
2020-12-08唐勇华
唐勇华
(湖南省祁阳县黄泥塘镇三联完小,湖南 永州 426514)
一、引言
教师从小学生的生活入手,选取具有教育意义的数学教学情境和工具,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完成知识的自主探究,进而收获更多知识。现有的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策略主要选取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具体可感、生动有趣的内容,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小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提供机会。课程应该充分融合课程、游戏、生活的内容,让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二、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
现有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目标混乱,没有考虑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小学数学知识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在教学中过于注重小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忽视了课程本身的教育意义。同时,部分数学生活化设计没有充分考虑学校教师的实际专业能力和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导致小组合作学习实施效果不佳。教师应该仔细思考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需要,找到小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方式,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索能力。教师应该寻找适合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教学内容,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如果说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内容单一,小学生不能够集中注意力听讲,而教师也没有设计充分的活动来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那么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所得就会少之又少。部分小学生虽然能够准确的掌握数学知识,却不能够将知识与生活相结合。小学生在学习时,多数小学生过于依赖教师,没有积极主动地思考生活与知识之间的联系,逐渐产生厌学情绪。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有限,就无法顺利参与学习活动。如果教师采用较为新颖的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得到提升。游戏应该与生活相结合,从小学生的生活环境出发,让小学生体验生活,积累生活经验。
三、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策略
教师应该积极寻找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生活实践内容、游戏,来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同时,教师应该设计不同难度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让小学生自由选择题目,并在生活实践中有所收获。
(一)结合自主合作学习情境创设,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
小组合作学习目的是让小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各种体验过程,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意义,并注重提高自身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学习习惯的相关内容,让小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生活,在生活中体验学习。比如教师设计的活动要符合小学生学习的需要,给予小学生充分的数学引导和帮助。只有让小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小学生才能体会到数学问题形成的过程。相反,如果教师一味地灌输知识,小学生就不能把握问题的分析、解决过程,对问题的认识不够深刻。例如,在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第一章第一课时《小数乘整数》的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商品的价格,通过让学生以100 元购物限值为例,自由定价文具的价格,然后选出最优的购买组合方案。文具的价格多是以小数的形式出现的,学生在计算最优的购买方案时,会考虑文具定价的合理性,进而加强了小数乘整数的练习,同时,还提高了数学思维能力。
(二)结合现实经验积累,增强数学问题的生活化
多数学生成绩是暂时落后的,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完成学习克艰任务,督促学生养成自律的好习惯。教师要主动引导学生学习并思考社会实践与数学知识的联系,并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学生在寻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发现学习任务之间的联系,并采取可靠的办法解决,进而使得自身的问题分析能力提高和合作意识增强。小学是小学生建立对数学知识认识的初级阶段,教师应该做好教学引导,让小学生在愉快的学习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的重要性。课程内容来源于生活,而现实经验可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应该将生活、游戏、课程三者融为一体,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能力。现实中的数学应用实例是十分丰富的,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挖掘数学知识。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来合理讲解数学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系统思维。比如在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课时《负数的认识》过程中,教师可以合理设计学生的学习目标,然后让学生小组合作分析现实中负数的表现。学生在结合现实情境了解负数的具体含义时,会提高对数学知识的生活化认识。比如我引导学生思考-3 度和3 度的实际意义,然后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举例子并记录值得分析的负数例子。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也加深了对生活知识的认知。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主预习下一课时的内容,并让学生体会直线上的负数排练规律,进而让学生掌握数的比较规律。
四、结语
小学是小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第一阶段,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小学生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去,找到快乐学习的窍门。同时,教师应该积极调整数学教学方式,将生活、游戏、课程融为一体,让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掌握一定的知识,并逐渐在生活中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