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2020-12-08叶秀玲
叶秀玲
(龙湾区海滨第一小学,浙江 温州 325042)
一、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情况概述
(一)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
教师在语文阅读课上,经常会将教学内容直接灌输给学生,并不真正的了解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学习情况,这样的教学情况就导致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学习缺少兴趣,学生也无法体会语文阅读的价值,没有机会自己探究阅读中的内容,只能被动学习教师讲解的内容,这样的情况非常不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也不利于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而且本身小学生接触到的知识就比较少,所以对于阅读内容学生很难理解,只有在教师正确的指导教学中学生才能实现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学习。此时教师并没有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就会长时间处于这种学习情况下,所以教师想要让学生阅读能力提升,就应该更重视自主教学的应用。
(二)教师对小学生的阅读教学情况
教师实现高质量教学的前提就是制定合理地教学目标,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都是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实施教学,并没有发挥出教师的教学创新和主导作用。学生也只能按照教师的思路学习阅读,学生并没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学生的其他时间也是完成教师交代的任务,所以学生就会缺少时间自主阅读。这样的教学情况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得不到培养,渐渐的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也会淡化,影响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二、应用自主学习模式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利用教学模式的创新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让学生自主学习阅读,首先教师就不能再以传统的方式实施教学,应该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这样学生才能有机会自主学习阅读。教师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对阅读的内容进行探究,完成自主对阅读的学习。例如,教师在《小公鸡和小鸭子》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的内容进行表演,表演小公鸡和小鸭子互相帮助的过程。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就可以利用动作和语言的表演感受小伙伴间的互相帮助,还能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中的内容。在这种教学形式中,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表演方式感受文章的内容,体会小公鸡和小鸭子之间的互相帮助,明白伙伴之间应该怎样相处,既实现了让学生对阅读进行自主的探究和学习,还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课文内容,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提供充足的时间实现学生的自主阅读
教师在传统化的教学课堂上整节课都是在给学生讲解知识,只为了快速完成规定的教学带领学生复习,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所以在课堂上学生并没有太多的时间阅读课文,也就没有时间对课文进行分析理解,学生只能利用略读的方式简单了解课文中的内容。教师想要让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所提升,首先教师就应该让学生有时间自主阅读,在语文课堂上给学生留下可以自主阅读课文的时间,让学生更好地阅读理解文章。例如,教师在《大象的耳朵》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课文阅读,之后向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答案,慢慢地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探究和学习,引导学生完成自主学习。教师在学生阅读课文后,可以对学生提问:大象是怎么看待自己的耳朵的?是因为什么大象的想法才发生转变的?大象为什么会觉得不安?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探究回答这些问题,在学生将问题回答后,教师可以对这些问题进行总结,帮助学生理清阅读理解文章的思路,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探究阅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
(三)扩展学生的阅读内容让学生自主阅读
教师不仅在语文教材的教学中让学生学会自主阅读,教师还应该培养学生在课下的时间进行自主阅读,了解学生对阅读的喜好,给学生推荐喜欢的内容,让学生参与到阅读中,让学生在课外的时间也能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教师在《小马过河》的教学中教师发现学生比较喜欢童话故事,教师可以利用一节课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展示。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家阅读童话故事,找到一个自己最喜欢的童话故事讲给全班的同学听。在这样的活动中,可以引导学生在课下进行阅读,同时让学生复述阅读的内容学生阅读的就会更认真,慢慢地教师就可以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可以实现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总结
在现今这种教育背景下,教师不能再依靠传统的方式实施教学,应该将学生作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对语文阅读的内容进行自主的探究和学习,养成学生阅读的好习惯。同时利用自主学习模式对学生教学,还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