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生活化策略指导之下的初中化学教学
2020-12-08刘洋
刘洋
(江西省丰城市剑光中学,江西 宜春 331100)
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它同农业、能源、材料、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及日常生活等方面有密切的关系。中学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不仅能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有关专业奠定基础,也能为毕业生参加工作解决、处理一些实际问题积累一定的化学知识。化学教学应做到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学生的需要,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紧密相连、息息相关。将化学教学同实际相联系,培养学生学习兴,去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是化学教育工作者永远都要研究的课题,下面,笔者就自己多年工作实践中的一些做法谈一点体会。
一、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开展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开展生活化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加强对学生的生活化教学,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强课堂气氛。从身边生活知识来引入化学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初中化学课堂上开展生活化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化学水平。
(二)提高教学效率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开展生活化教学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因为在教学过程中,借助一些生活现象或生活常识来开展化学教学,可以使教学更加直观和形象,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学习的目的就是学以致用。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生活化教学可以有效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通过讲述相关的化学现象,并将其与生活现象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化学知识来解释生活中所见的化学事件,能直接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二、让交流变得有滋有味
仅仅和现实生活进行印证是不够的。好的化学还应该引领学生活用生活,创造性地与化学对话、与生活对话、与现实对话。相对于仅仅印证生活而言,教学过程中创新意识的激发、思维灵活性的锻炼、视域的洞开,等等,才是当前核心素养视角下我们所更加需要的目标。为此,活用生活,给学生一个“磁力场”,应该成为初中化学与生活深度接轨的一个重要的视点。
再以《水的净化》为例,学生以“生活有哪些因为净化不好或者净化不够而出现的现象”为主题进行交流汇报:(1)我家的茶壶底部就有很多污垢,这可能是净化不好的原因。(2)我家用暖气瓶内部也有很多杂质,也是净化不好的原因。(3)有一次我洗衣服的时候,发现用了很多洗衣粉,但却没有任何泡泡,我想这可能跟水的净化有关……通过学生的交流,可以发现,我们的讨论是基于生活、基于现实而展开的。更重要的是,这不仅仅理清了有关“水之净化”的一些知识,还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打开了生活之门,有力地验证了“化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之观点,融技能课堂、人文课堂和情感课堂于一体。
三、指导学生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让生活走进化学,让化学走向社会,通过分析化学实际问题,合理迁移所学化学知识,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例如,教学“燃料与热量”时,可从学生对三大可燃性气体的认知出发,就新能源问题展开联想,并提出问题:假如你是一位能源专家,如何解决能源危机?这样的设计,能充分让学生感受到他们所学的化学就在他们身边,体现了化学与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又突出了化学的人文价值。又如,学习空气、水这两部分知识时,笔者结合学生最熟悉和关注的水、空气的污染和环保问题进行教学,使教学过程有血有肉,不空洞。再如,通过教材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的学习,学生走进服装商场就知道怎样鉴别“真丝”与“人造丝”,不同衣料的优缺点,洗染和熨烫的注意问题等;这些教学案例说明,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了解社会中的化学知识,缩短与社会发展的距离,贴近生产和生活实际,当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时,学生学习的范围不断扩大至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学习成了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必要手段。因此,学生的学习不能只停留在掌握某些知识的层面,而应着力于培养能力,为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四、提高学生对于生活中的化学知识的认识
要想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开展生活化教学,教师首先就要提高学生对生活中化学知识的认识,提高学生对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基本认识。在课堂导入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一些生活现象或者生活常识来进行导入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事情:当我们急着喝糖水补充葡萄糖时,会用开水来兑糖,然后再搅拌一下,糖很快就能溶解在开水中了。但如果我们用的是温水,那么糖的溶解就会比较慢,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教师可利用化学知识来给同学们讲解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因为糖的溶解速度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越高,其溶解速度就越快。同样的道理,我们要加快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也要适当提高水的温度。所以,在初中化学课堂上,教师借助相关的生活常识或者生活现象来进行导入教学,能提高学生对于生活中化学知识的了解,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好的化学课堂,应该向个体生命敞开智慧之门,这扇“门”就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原生态的现实中。老师应该引领学生通向真实鲜活的生活场、通向引力巨大的磁力场、通向余音袅袅的探究场。沉浸在这样的“场域”中,学生思维的提升、经验的积累、眼界的延伸、情感的滋养,以及呈现出的难得的探索之光、创新之光和实践之光,无疑是我们更加需要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