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作性教学在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20-12-08黄金虎

魅力中国 2020年35期

黄金虎

(浙江省临海市杜桥镇中学,浙江 临海 317000)

一、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的发展现状

历史与社会课程包含历史、人文、思想品德、社会和地理等的内容,属于文综学科。历史与社会教材中记载了从古到今人类的活动以及社会发展进程。学科的综合性决定了教师要不断调整教育策略实施教学。目前,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的现状对学生学科的学习有隐性禁锢,导致课堂学习效果不佳。因此,分析原因并调整策略是当前教学的首要任务。

(一)应试教育的特点

根据现实国情,我国教育制度具有浓厚的应试教育特点。其本质是以提升学生应试能力为主要目的并十分看重考试成绩的教育制度,目前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专院校都存在应试教育的特点。因此,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仍然以“填鸭式”课堂教学方式为主,学生反复的背诵和解题禁锢了思维方式,师生间、生生间无互动的学习模式使得课堂气氛沉闷无趣,极大影响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

(二)历史与社会学习的局限性

历史学科知识内容具有固定性,知识点都需要记忆式学习。长期的背诵习惯导致学生停留于书面知识,对历史社会知识既无思考也无兴趣。另外,每课时教学时间有限,学生无法充分吸收从而加重了学习的被动性。

因此,学科的发展现状要求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改变教育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素质发展观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合作性教学的应用

(一)深入教材把握教学时机

教师首先要深入理解教材,根据不同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在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讨时要充分把握时机,提供有利于延伸讨论的关键词引导学生进行历史社会问题交流。例如,经济、文化、政治方面,或者是具有对比性、争议性的论点。在讲解《跨世纪的中国与世界》知识点时,教师把握课堂节奏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通过总结小组之间不同观点来逐步了解相同时期中国与世界政治经济发生的不同变化,相比传统教学中教师直接讲述,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把握教学时机调动课堂气氛可以有效推动合作性教学的实施,学生在积极的交流和沟通中对知识有效梳理并重组,既巩固已学知识又可查漏补缺,对知识的掌握具有重大意义。

(二)总结合作经验并分析反思

合作学习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思维碰撞并利用已有经验使双方互补进步。教师在应用合作性教学时还要引导学生分享交流心得、总结合作经验,达到升华课堂学习知识的目的。例如,在小组讨论中,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合作交流后能力弱的学生在总结方面不能很全面的表达小组观点。遇到此类情况,教师可以利用关键词或者逻辑性关联词帮助学生组织语言总结观点进而培养其历史社会学科总结分析的能力。教师适时的指导不仅有利于学生合作经验的积累,而且加强了师生互动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因此,优化学生不断总结合作的经验并帮助其分析反思才能达到合作性教学目的并提升课堂学习效率。

(三)借助史料提高合作性教学

史料教学的运用目的是为了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果,脱离史料的教学是丧失活力的课堂。借助鲜活的史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引入合作性教学。历史留给后代的不仅仅是书本的文字记录还有诸如器皿、信笺、工具等文物,这些都是真实存在的历史教育资源。例如,在学习《原始的农业聚落》知识点时,教师在课前严格筛选关于半坡聚落留下的彩陶、骨制箭头、鱼叉、鱼钩、石斧等磨制石器图片和现代使用的生活器具图片,在课堂教学中同时呈现给学生,以分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学习,比较两个时期生活工具的不同特点。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通过博物馆的丰富历史资源了解历史文化。在参观历史文物的过程中,不仅优化了师生关系而且让学生之间团结互助、共同进步。所以,史料的教学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之间产生思维碰撞,达到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

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历史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合作性教学的科学运用可以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不断分析学生的发展现状,制定立足于课纲和教学目标的合作性教学方案,以培养学生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社会交往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为目的开展历史与社会教学。另外,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历史知识储备可以更有效的推进合作教学的实施。合作教学是素质教育理念的重要体现,只有坚持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保证各项教学策略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