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卖火柴的小女孩》课例说明及点评

2020-12-08闫菲

魅力中国 2020年35期
关键词:幻象安徒生小女孩

闫菲

(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一机三小,内蒙古 包头 014000)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人教版第十二册第四组,走进外国名著单元一篇精读课文,主要讲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

该课设计建立在充分文本解读基础上。小女孩5 次擦燃火柴,眼前出现了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等不同的幻象。分别代表了小女孩残酷的现实处境与内心的渴望。安徒生熟稔地运用对比、交替、反复、幻象这样的手法,深入到穷苦小女孩的内心世界,是同样经历苦难的他,内心深处也曾经历这样美好的幻想与渴望。那么对幸福的理解,绝不仅仅是小女孩与奶奶走向死亡,而是读出童话中人物命运的波折,却不断追求美好,读出童话大师心中的悲悯,和面对曲折的命运,依然追求美好的执着。

结合语文课程性质,语文核心素养,围绕理解、运用、思维、审美,及六年级学生对童话应有更深一层的理解,把握单元目标,第二课时设计了如下目标:一.通过对比阅读,说出小女孩悲惨命运,明白幸福,真正含义是面对困难,不放弃追求幸福的心。二.继续用比较阅读的方法,进行拓展阅读,发现头发结构,反复追求美好的特点。

你读我诵,以小诗导入,明确学习策略,学习目标。设计五次活动。活动一找相同,活动二说不同,活动三物表达,通过比较阅读进行表格横向纵向比较,发现内容上的异同,情感的变化,揣摩作者的表达。在此过程,以抽火柴,动作不同,亮光不同,幻象不同,回到现实四个情境,从发现不同到探求原因,深入了理解社会现实延伸与人物情感中对美好不断追求的坚定。第二个评价任务:理解幸福,在活动四、活动五中引入更多阅读材料,联系上下文,关于幸福的诗,关于安徒生生活的经历,关于安徒生自己对幸福的理解,以及拓展阅读材料,《犟龟》学生不只能够理解文中人物及作者安徒生对幸福的解读是面对困难不放弃,追求美好的心,更能说出自己对生活中幸福的理解,目标清晰,在合作探究中完成了指向目标的评价任务。

尤为突显的是将童话经典读出新的价值,读中有法。法一:比较阅读,给予学生思维的训练点,从文本内容、拓展阅读到作业设计此法贯穿,学以致用。有横向思维也有纵向思维,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提升。法二:主题阅读,你读我诵、对读小诗,突破幸福理解难点,助推情感升华,经历语言的审美体验。法三:以文代文围绕一个主题,丰富学生阅读认识,使学生的理解走向深入。

就像闫菲老师做课反思中提到的:选择重温经典,也许就意味着与经典同行,收获经典背后一路走来的厚重。是一种美与人生哲理的思考,幸运的35 岁的她与14 岁的灵动的孩子,以思维伙伴的方式,以《卖火柴小女孩》一课为心链,一同经历着,感受着。一节短短40 分钟的课,也由此变得格外有温度,我们共同思考着,童话给我们的温暖,也愿意去探求,以这样的温度与情怀书写师者生活。

猜你喜欢

幻象安徒生小女孩
安徒生的世界
爱掐人的小女孩
卖火柴的小女孩
李彩云 汤丽 作品:城市幻象
特别篇:幻象前线(下)
跳高者
特别篇:幻象前线(上)
可爱的小女孩
爱哭的小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