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微课设计的思考

2020-12-08覃永倩

魅力中国 2020年35期

覃永倩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民族高中,广西 柳州 545000)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微课

《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基本需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教育水平的进步,高中生物的微课教学变得尤为常见。微课教学通过精简的教学内容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对学生的教学任务,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反复探究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通过微课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在学习和完善自身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培养自身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理性思维能力。

二、高中生物微课的设计

(一)高中生物微课关于科学探究的体现

在微课的设计中应注重科学探究的呈现。生物课程的本质是生命科学,生物课程教材中所记录的科学知识也是通过科学实验对生命现象的观察和总结。在授课过程中,除了对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等经典实验进行复现,帮助学生了解生物科学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思维。还应该鼓励学生进行简单的生物实验,比如运用显微镜观察生物细胞、进行半叶遮光实验等简单的生物科学实验。通过实际的实验增强学生包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综合能力。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新型的科学技术对传统的实验进行验证,充分调动其探究的积极性。

(二)高中生物微课关于生命观念的树立

在微课的设计中应注意生命观念的树立。高中生物学科是基于微观角度的生命科学。学习的内容比较抽象、枯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往往积极性不高,不利于知识的传授。通过微课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采用虚拟现实技术或者视频等较为直观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微观角度的生命。通过微课的教学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教学的主体由教师变为学生。以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的学习方式取代传统的教师灌输式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可以增加教师与学生在探究学习中的交流,这种方式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进行针对性的加强。更加有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形成与完善。而且通过微观的角度来学习生命科学可以完善学生的生命观念。

(三)高中生物微课关于理性思维的培养

在微课的设计中还应加强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从课前预习到课堂教学再到课后复习微课都可以贯穿其中。课前教师可以将要学习的新的知识与已经学习过的知识结合起来通过短视频的方式呈现出来,激发学生立足掌握的知识去思考新的知识。针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疑问,引导学生提问、思考,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在课后复习中,不仅学生自己可以随时观看教学中的视频来复习知识点,而且老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对经典例题和高考案例进行复习。在对知识的总结和梳理中加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四)高中生物微课关于社会责任的培养

在微课的设计中应加强学生社会责任的培养。人是群居的生物,人类的群体就是社会,在社会中想要获得足够的发展就必须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在高中生物学科的学习中,有大量的生物科学实验,这些实验往往需要多人协作共同完成。在实验学习的过程中,应加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互助精神。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除了传授学生生物科学知识,还应引导学生在了解生命的基础上,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最终成长为一个热爱并尊重自然,具有绿色生活方式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及行动的人。

使用微课的教学方式,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其中,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体系的认知,提升其核心素养的水平,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进一步优化课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是受教方,同时也是施教方,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系统的知识,而且通过课程的参与可以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基于此,以微课的不断优化来适应学生的实际需求。通过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微课的设计满足新时期学生学习的需求,同时使其具备发现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教育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对于学生基本素养的培养愈发重要。高中生物学科属于综合性较强的自然学科,它与人类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教师采用新式教学方法进行课程设计时,除了对教学效率的考量还应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综合能力的提高。使用微课进行教学充分重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针对性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在此基础上,重视课程的反馈与改良,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深化高中生物课程教学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