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融入与渗透探究

2020-12-08程志

魅力中国 2020年35期

程志

(南昌市新建区大塘中心小学,江西 南昌 330000)

一、数形结合的概念

现阶段数形结合是我国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普遍应用的方法。小学阶段有效结合数与形,促进小学生理解数学基础知识,使小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数形结合就是有效结合图形的形象性和数字的准确性,帮助小学生理解几何图形与数字之间的关系,用具体形象的展示方式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突破传统思维模式的束缚,创新数学思维,提高小学生理解能力,为小学生掌握所学数学内容提供基础。

二、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融入渗透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气氛不活跃

小学生思维活跃,性格活泼,容易扰乱教师教学数学时的课堂纪律和节奏,使教师难以在课堂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目标。由于课堂时间有限,限制小学生思维发散性,不利于小学生独立思考,降低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使小学生对数学产生畏惧情绪。并且小学阶段的小学生理解能力和个人认知能力相对较弱,在学习数学知识前产生畏惧心理,更难融入教师营造的学习氛围中,不利于预期学习效果的有效提高。

(二)惯性思维定式

传统应试教育长期影响小学生和教师,限制教师发布教学任务,阻碍教师达成有效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能力教学目标,使教师模糊工作重点,只专注提升小学生成绩,忽略培养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然而,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工作漫长且艰巨,短时期内无法奏效,需要教师耐心培养。再者,长期填鸭式教学,压制小学生思维创新能力,使小学生难以突破惯性思维定式。

三、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融入渗透的具体措施

(一)促进小学生想象力的提升

小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有效提高能够更好地帮助小学生在学习小学数学时掌握具体方法。教师在数形结合教学过程中,可通过画图的方式展示数和形之间的关系,提高小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帮助巩固小学生数学基础知识,通过案例讲解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引导小学生寻找到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思路。教师构建生活化教育情境,使小学生身临其境,体会数形转化,调动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小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另外,教师可规划小学生数形等量关系的训练,让小学生积极观察,积累空间概念,理清数量关系,强化数形结合意识,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小学生内在学习动力,增强探索欲、好奇心,乐于分析复杂问题,抓住本质,理清解题思路,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实现高效课堂,增强小学生成就感和自信心。

(二)增强数学体验感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实行数形结合,有利于具体化抽象的数学知识,有利于优化并提高小学生学习动力,有利于增强小学生思维品质,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学习体验感,有利于提升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大部分小学生对学习数学具有抵触心理,甚至导致严重偏科。在此情况下,教师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指导小学生学习小学数学可以增强小学生学习体验感,降低小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方法和态度的偏差,有效将空间形象与抽象的数学知识结合,使数学学习过程顺利进行。

例如,学习“车辆行驶”相关问题,即考察对数学变量这一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需要发挥数形有效结合的作用,引导小学生画图,告知小学生汽车行驶受坡度影响,以此区分上下坡行驶状态的不同,让小学生有效掌握各种不变量和变量之间的关系,增强小学生进一步的学习体验感。

(三)提升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教师通过将空间图形与数字自由切换,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数形结合,提升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教师采用数形结合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应引导小学生对题目进行认真分析,找出已知变量之间的关系作图,通过展示图形,进行“数形互译”,具体形象化抽象的数量关系和数学内容,清楚明确解题步骤,以此示范,帮助小学生在今后解题过程中运用适合自身的解题方法和思路,独立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小学四年级下册经典数学题目——鸡兔同笼,教师运用“数形互译”的方式进行解题,将数学已知条件翻译成图形,有效引导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进一步融合和区分抽象思维、形象思维,提高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使小学生有效掌握数学知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不断推进教育改革,重视教育事业,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积极有效开展各院校的教学工作,为小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贡献力量。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采用数形结合的教学方式,将实际数学问题具体化,培养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数理计算能力、创新能力,巩固小学生数学知识,为顺利开展小学数学教育工作提供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