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2020-12-08张珊珊

魅力中国 2020年35期

张珊珊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第二中学,内蒙古 通辽 028000)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精神道德风尚也在不断地提升。在初中教育教学工作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承担着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责任,在举国上下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把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正式纳入了教学的重点。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内心既脆弱又叛逆,对新鲜事物感到好奇,容易受到一些不良思想的侵蚀,继而会形成不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在初中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利用鲜活生动的事例进行情感教育,逐步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思想内涵使其成为德才兼备的创新型人才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主要任务。笔者结合自身从事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实践,对如何通过教学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如何根据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特点进行有效教学做以下几方面的策略分析。

一、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兴趣

理论来源于生活实践,生活是理论学习的沃土。在日常的生活实践中,到处都渗透着道德与法治的知识内容,只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就能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文化素养。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的培养,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的学习过程中,需要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的指导。在道德与法治课堂学习中,注重课堂知识的实效性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关键所在。除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引领作用之外,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兴趣,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教学活动的开展是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采用理论联系生活实际的学习形式,通过融入教学情境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运用你的经验”“探究与分享”等知识版块来进行知识运用与学习。例如,在学习《爱在家人间 》一课时,可以通过“运用你的经验”感受现实生活中家庭的温情,在感知父母爱的同时,体会父母对自己的殷切期望。在生活认知的实践基础上,通过感知家人间的亲情之爱,使学生能对课文内容的学习产生强烈的亲近心理。课文内容的学习能使学生认识到进入青春期的初中生与家人间的矛盾冲突需要爱的力量和有效的沟通来化解,不应发生肢体语言的冲突。对学生的道德素养与法治意识培养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理解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要切实体现学生的个性发展能力。介于初中生的思维能力相对更自主和宽泛些,因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在理解和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能力基础上,通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效率。初中生是发展中的青少年,他们已初步具有了道德的评判能力和评判标准,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该过多地干涉学生的个性思维想象空间,对学生的应有尊重和充分肯定是促使学生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基本教学保障。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学生的认知基础和能力发展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要善于听取并尊重学生的不同认知观点以及思维个体的差异性。通过倾听学生的心声,进一步去感知学生的心理需求和个体思维下的不同认知,有利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能促进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有效性,对培养学生的个体思维能力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理解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能够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为学生的学习发展提供前行的动力。例如,在七年级上册《少年有梦》的新课学习中,为了促进学生对初中学习生活的规划和发展,为了使学生能及早地适应中学生活,为了使他们能更好地对自身的角色定位,通过学生不同梦想的规划,点燃了学生勇于奋发努力的热情,为学生的努力前行指明了方向。

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开展平等民主的师生对话活动

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积极因素。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通过积极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促进了课堂教学的知识能力生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课堂教学离不开师生的平等交流和民主对话,师生之间的对话学习活动,是提高课堂开放性的必要条件。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着教学的方向,而学生却是课堂学习的有力执行者和参与者,教师的内容讲授和知识引领需要建立在学生的耐心倾听和互动学习的基础之上。因此,开展平等民主的师生对话活动,是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教学活动。除了师生之间的平等民主交流之外,教师的肯定、欣赏与评价是促进学生主观能动发展的积极有利因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可以以师长和朋友的关系平等进行,在无隔阂和无距离的对等关系里,更容易激进师生之间的学习情感。例如,在《中学序曲》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师生对话交流活动,依据学生对初中生活的感知和认识,创设了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调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积极性。在请学生描述中学生活的初步感受这一过程中,学生能通过不同的词汇来描述自己的感受和认识,除了“新奇”“激动”和“担忧”外,老师也在具体的教学评价活动中给予学生鼓励和评价,从而使学生能在正确的价值理念的引领下,真正体味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根本目的和发展方向。

综上所述,初中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使学生逐步健全自身的人生观和核心价值观,为社会塑造有文化、有道德、高素质的新型人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前提和保障,教师要依托教材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使学生在情感体验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和反思,从而逐步养成良好的个人修养和行为习惯,使学生的道德素养与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