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语文教学
2020-12-08耿建伟
耿建伟
(石家庄市鹿泉区黄壁庄学校,河北 石家庄 050000)
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师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实践新课标的要求,就要与时俱进地更新教学理念,将现代信息技术巧妙地运用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使之更好地优化课堂教学。
一、信息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的现状和问题
(一)教师的教学观念未做到与时俱进
不少语文教师仍然将提高考试成绩作为教学的最终目标,一味采用填鸭式的知识灌输模式授课,忽视了信息技术的应用,教材、粉笔和黑板成为教学最主要的工具。学生在这种被动接受知识的情况下,根本没有独立探索和思考的空间,自身的创造力和发散思维也得不到发挥,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很快失去兴趣;教师一味强调考试成绩甚至让一些能力不强的学生感到畏惧和厌学。课堂教学效果难以提高,教师也感觉到事倍功半,陈旧的教学观念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改善,只会限制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信息技术的过度应用
部分小学语文教师看到了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的优势,因此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主要工具,实际上是信息技术的过度应用。例如在一些口头讲解就能够让学生听懂的地方,教师还花费一定时间让学生观看幻灯片或者短视频,浪费了课堂时间和学生精力,也让学生产生一种非常依赖信息技术的心理,不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良好习惯。同时,教师花费课堂时间向学生展示多媒体内容,无暇和学生交流沟通,课堂氛围极为沉闷压抑,和填鸭式教学没有区别,大大减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策略
(一)巧用信息技术,优化识字教学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把语文科目比作一座高楼大厦,那么汉字就是语文科目的地基,只有地基稳固了,语文大厦才能屹立不倒,只有学生掌握了扎实的汉字知识,他们才能更好地展开语文科目的学习。传统的识字教学中,教师都是引导学生一遍遍地死记硬背,学生们常常是苦不堪言,这不仅会降低识字教学的效率,更会降低学生的识字兴趣。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可以巧用信息技术,增强识字教学的趣味性,提升识字教学的效率。
例如,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展开识字游戏。游戏是小学生的最爱,他们常常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戏活动中,并乐此不疲。将游戏活动与识字教学有效结合起来,不仅能够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还能够调动学生识字的主观能动性,做到真正的寓教于乐。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识字内容,设计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例如学生们在学习“葫芦、藤、蚜虫、盯着、比赛、邻居、花谢花开”等词语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展开“青蛙过河”的游戏活动,一条小河挡住了青蛙找妈妈的道路,在河面上有若干个荷叶,每一个荷叶上都有若干个生字,如果学生能够准确地念出荷叶上生字的名字,并进行组词、造句等活动,小青蛙就能跳到荷叶上,如果学生迅速、琉璃、正确地进行了拼读、组词和造句,那么小青蛙就能敏捷地跳到河对面,去找它的妈妈。该游戏活动,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提升学生的识字效率。
(二)巧用信息技术,优化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同样是小学语文报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阅读活动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遣词造句能力和谋篇布局能力。而且新课标背景下,学生不仅要阅读教材课本中的内容,还要阅读尽量多的课外内容,如此才能实践新课标中对学生阅读的要求。基于信息技术的多媒体课件能够在短时间内呈现大量内容,因此教师不妨运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展开群文阅读,即,运用多媒体课件,以教材文本为点,由点带面,在短时间内呈现多篇相关联的文章,引导学生展开集中阅读。
例如《乌鸦喝水》,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说明做任何事情,只要能开动脑筋想办法,就能获得成功。寓言故事的特点,就是通过简短的小故事,反应某些道理。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多篇寓言故事,如《掩耳盗铃》《滥竽充数》《南辕北辙》《揠苗助长》《刻舟求剑》,等等。学生在阅读这些寓言故事的过程中,会深刻理解到寓言故事的特点,并会对每一个寓言故事中蕴含的道理展开分析探究,进而学生的阅读速度以及阅读理解能力均能获得有效提升。
三、结语
总而言之,将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地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是社会时代发展的要求,是有效实践新课标要求的重要措施。教师可以巧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语文的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从而全面提升语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