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美术资源引入小学美术教学的应用
2020-12-08桂爱苹
桂爱苹
(四川省射洪市城西学校,四川 遂宁 629200)
引言
美术作为一种主要的艺术门类,其承载着人类丰富的情感,对民族与世界文化的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我国不断深化的教学改革的号召下,学生素养的全面发展成为教育领域关切的层面,提升其整体的美术素养便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根据当前美术课堂的现状而言,教师仍需寻找多种教学方法以拓展学生的审美眼界,不断增加其情感体验,为其美术创作注入更多活力,而引入民间美术资源就是此类新的尝试。将民间美术资源融入教学实践逐渐引起了美术教师群体的关注,并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进行探究。
一、将民间美术资源融入教学实践产生的现实意义
(一)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热情
中华民族几千年发展的历史积淀下无数民族瑰宝,而民间美术资源更实数不胜数,其间蕴藏着大量引人入胜的新奇要素。将其适当引入课堂,使学生带着好奇心去探索其中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民间美术资源走入课堂作为一种可贵的尝试,能够使其对我国的民族文化产生兴趣,有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二)有效增强学生艺术鉴赏能力
民间美术作品凝聚着几千年来人民的审美智慧与情感,其通过多种展现方式为人们呈现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传达出多种艺术情感而引发人们共鸣。将民间美术作品引入课堂能够为学生提供多种创作思路,为其创意表达提供更广阔的空间,除此之外,学生通过感受民间美术作品传递的情感,能够增加其情感体验,为其鉴赏美术作品时提供更多的主观依据,进而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水平。
(三)构建丰富生动的美术课堂,赋予学生美术创作的乐趣
相对于传统的美术课堂而言,将多种形式的民间美术资源融入课堂之中,可以向学生展示如布偶人制作、剪纸、沙画及捏泥人等各类创作形式,极大扩大学生创作的选择范围,并使其在创作过程中感受新奇与乐趣。通过此类过程,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创作兴致,而且使民间艺术得到了推广与传承,对于推动民族文化的复兴繁荣具有巨大意义。
二、将民间美术资源融入小学美术课堂的可行性路径分析
(一)在日常教学中提升学生的美术鉴赏水平
为了有效提升引入民间美术资源的教学效果,首先要保证学生具有相应的美术鉴赏能力,使其能够充分欣赏与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因此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中不断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其认知能力尚在塑造期,艺术鉴赏对其来说具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需要着重提升其艺术鉴赏能力,在教学时积极向学生展示优秀的美术作品,在讲授创作手法与技巧的同时也为其讲述背后的故事与情感,使学生在产生情感共鸣的基础上体会作品主旨,除此之外,教师也要有意向学生展示民间美术作品,使学生对民间艺术有一定的熟悉,能够有效降低民间美术资源走进课堂初期的难度。
(二)积极利用当地的民间艺术资源,为学生提供实地体验的机会
中华民族文化发展至今,全国各地基本上或多或少都拥有当地的艺术特色,影响了当地无数代人的生活习俗。为此,教师在将民间美术资源纳入课堂时,可以积极挖掘当地的民间艺术,使学生充分了解自己家乡的艺术珍宝,在提高学生自豪感的同时促使学生主动了解家乡艺术。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当地民间艺术的优势,与民间艺术创作地或展览馆开展相关合作,为学生实地近距离感受家乡艺术创作提供机会,使其真正了解民间美术作品的形成过程,并在此过程中体会作品创作的乐趣与魅力。
(三)积极开展多种创作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的民间艺术创作水平
将民间艺术引入小学美术课堂,目的不仅在于使学生认识各类艺术形式,学习相关理论知识,而且在于提升学生的民间创作能力,为此,教师可以积极组织开展相关的创作竞赛活动,在激发学生竞争意识的基础上促使其提升自身的民间美术创作水平。在创作活动中,学生完成作品后需要对作品进行相关介绍与说明,通过公正客观的评比,教师筛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展览,由此提升学生创作的自信心,且在很大程度上推广与继承了民间艺术,有利于树立学生发扬民族文化的意识。
三、结语
将民间美术资源引入小学美术课堂,是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繁荣的战略目标同教育改革结合的良好示范,将其引入课堂,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与创作能力,而且有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这具有巨大的实践意义,因此,教育领域应该将此类形式作为重要研究课题,不断深化此类教学方式,以推动民族文化繁荣及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