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在小学语文课堂创建良好氛围的教学策略

2020-12-08姚品华

魅力中国 2020年35期

姚品华

(云南省迪庆州香格里拉市红旗小学,云南 迪庆 674400)

随着社会的不断飞速发展,我国在教育教学方面也做了一些改革,其中,小学课堂氛围也被提及。语文是比较枯燥乏味,但又是一门尤为重要的学科,对于小学生的人文素质修养养成有很大的作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通过“动”与“静”结合,“鼓励”与“奖励”并重,“好”与“差”包容等方式营造良好的小学语文课堂氛围,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进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的目标。最重要的是,也能为小学生的美好未来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一、关于课堂氛围的概要分析

课堂氛围是指课堂活动中师生相互交往所表现出的相对稳定的知觉、注意、情感、意志和思维等心理状态,一般是建立在教师与学生融洽的关系基础之上。而优质的课堂氛围事关教师和学生自身的建设和成长,它利于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调动其积极性,学有所成;利于教学效果、教学效率、教育质量的提升;更利于预期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从而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进而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表达、书写、阅读、识字等方面的能力,最终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小学语文课堂创建良好氛围的教学策略

(一)注重动静结合的教学模式

一堂语文课的好与坏,与教师的课堂氛围营造息息相关。那么,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呢?笔者以为“‘动’与‘静’结合,引人入胜”至关重要。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带领学生以唱唱歌,跳跳舞,做做游戏等方式将他们从课间的“玩闹”中引入课堂中来,此举在融洽师生关系的同时,也能使其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也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打好铺垫,夯实基础。但,“动”,并不单指课堂导引,在具体课堂教学中,可事先根据课文情节的实际需要,设计一些动手、动脑、动嘴等环节,如辅助他们用小剪刀剪出课文里出现的动物,又如启发他们按照课文发散思维,新编故事或叙说故事等,使学生与教学内容完美地融为一体。而“静”也并不是简单粗暴的课堂纪律,而是教师通过精彩细致的讲解,生动有趣的肢体语言,将学生引入所学知识中,使其在不知不觉中,在专心致志听讲中跟着教师的节奏走,跟着课文的故事走,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静”。优秀的教师绝非搞“一刀切”、照本宣科或是“填鸭式教学”,而是学会“动”与“静”结合,营造和谐动人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愉快的课堂中学有所乐,学有所思,学有所得。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也在无形中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二)注重表扬和奖励学生

小学生的心里一般比较敏感而脆弱,这就要求教师在具体课堂教学实践中,注重方式方法,多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切忌一味批评,“打压”。“鼓励”与“奖励”并重,从根本上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不仅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课堂氛围也不再是一片“怨声载道”。每一颗渴望知识的心,都希望获得教师的认同与鼓励,而教师的认同与鼓励是营造快乐、平等、和谐课堂氛围的关键。如在某些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故事内容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角色扮演,如此,既生动形象的将课文中的情节表现了出来,加深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激发了兴趣,学习情绪更高,也很好的活跃了课堂氛围。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的竖起拇指点上一个大大的“赞”。点评表演时,更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表演才华和表演价值,从而使教学效果更加明显,并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与此同时,对于所有参演人员适时地给予“奖励”,可以是一只小铅笔,一个小本子,一朵小红花,或是一些与学习有关的小物品等,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信心提高了,课堂氛围也自然而然跟着融洽有趣起来。在这样的氛围下“传道授业解惑”,效果更好。

(三)注重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间的师生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课堂氛围的构建。通常情况下,师生关系良好,教师关爱学生尧学生喜欢教师,此时的课堂氛围就是轻松愉快的,反之,教师与学生相互看不顺眼,不管教师怎样饱含激情的开展教学活动,课堂氛围都会十分枯燥。比如说,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教学中,在学习叶秋天曳时,教师可组织一堂课外教学活动,让学生们在课外学习中去观察和了解秋天的特色。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转变自身身份,将自己扮演成学生,与学生们一起去寻找秋天的魅力。教师深入到学生中,与学生们一起去探究交流,不仅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也能通过自身的行为让学生们感受到教师的尊重与信任,久而久之,和谐、轻松、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氛围也就形成了。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良好课堂氛围的创建,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也能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而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又是基于学生与教师平等的基础上,通过和谐、友爱师生关系的建立,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进步。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时刻谨记课堂教学氛围创建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