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20-12-08陈付安

魅力中国 2020年35期

陈付安

(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委党校,安徽 蚌埠 233400)

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历史方位,全面认识新时代、主动适应新时代、积极引领新时代,使过去党建思想政治工作集中式的活动形式和方法受到重大挑战。这就需要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在管理上更加注重服务,在对象上更加注重个性,在教育上更加注重实效,在时空上更加注重全程,在范围上更加注重全员,加快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转变,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顺应经济社会发展。

一、要以解决各种思想矛盾和实际问题为着力点

如何充分发挥企业党政工团的作用,做好企业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凝聚改革共识,充分调动职工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在这场深刻的体制转型中寻求对策、发挥职能,这是思想政治工作者急需思考的问题,也是企业管理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思想政治工作要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渗透其理,贯穿全程,引领指导企业转型的健康发展。

二、做好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要跳出思维定式的束缚,全方位去谋势、谋位、谋落实

只有把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放在全局工作中去思考,才能真正实现开展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初衷。在指导上,要突出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引领性,跳出就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抓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就保证发展任务的完成去抓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定势思维,把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放在企业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的大环境和高度去认识,切实做到其牵引、率领、导向作用。

三、做好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要突出经常性、多样性、渗透性、灌输性、群众性,突出号召力、感染力、影响力、凝聚力,持续抓、全面抓,形成人人讲、时时讲、事事讲、处处讲的氛围。要把现代管理理念融入政治工作。不论组织任何内容的教育,开展任何形式的活动,都要善于从工作开始就树立明晰的目标,理清和其他工作的关系,使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始终做到方向清楚、思路清楚、目的清楚、相互关系清楚,在和谐的工作环境中与企业发展的中心工作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四、结合当前企业的内外实际开展党建思想政治工作

就外部来说,要积极适应外部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宣传新时代条件下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分析企业管理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引导广大员工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全面推进企业转型发展。就内部来说,要结合企业管理实际和员工实际,把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与具体业务管理同规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奖罚,真正实现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与项目生产管理的有机结合、融为一体、优势互补,推动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要关注员工思想的多样化、关心员工的切身利益,要解决员工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作为解决他们思想问题的前提,切实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员工的根本利益,使广大员工心情愉悦地投入本职工作。

五、结合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要求开展党建思想政治工作

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是推进党的建设、提高整体水平的关键。当前,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对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要积极探索新路子,寻求新载体,开创新局面,取得新突破。一是要由被动向主动转变。二是要实现由集中、统一、大型的活动形式向小型、灵活、多样转变。三是要把学习教育活动同企业文化活动结合起来。通过弘扬企业文化精神、塑造企业形象、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将教育培训、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等工作连接起来,以员工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载体开展活动,使员工在浓郁的企业文化氛围中得到心灵的陶冶、思想的提高。

六、坚持以人为本开展党建思想政治工作

人是企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就是既要坚持教育人、引领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一是要关注员工的需要。关注员工的需要,就要注重回答和解决员工关心和感兴趣的问题。即便是需要灌输的内容,也要首先赢得说服对象自身需要上的认同。工作中既要注重引导员工确立共同的理想和崇高的追求,又要承认人们多种需要的合理性,努力适应和满足员工的多种需要。二是要适应员工的心理。有些思想上的要求是有条件的,如果把对少数先进分子的要求当作对所有人的要求,把只能短时期内做到的事情作为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就会使本来正确的道理变得不近情理而使人难以接受。因此,要认真研究和把握员工的心理适应能力,并据此来安排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内容。三是要促进员工的发展。要努力帮助员工树立忧患意识、危机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要通过新知识、新技术、新业务的培训,增强员工的生存和竞争能力。要建立科学的员工成长成才机制,为员工全面发展的需求创造优越的环境和氛围。

总之,企业党组织必须坚持融入中心、服务大局,不断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全面提升企业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企业改革发展、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这就要求必须紧紧围绕企业组织结构、产业结构、队伍结构的调整,加强形势任务教育,为转型发展营造氛围,提供政治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