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概念转化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0-12-08
(成都彭州市致和镇初级中学,四川 成都 611930)
前概念又被叫做前科学概念,其主要是说学生在没有相关正确科学的观点前,受到日常生活或者相关科目的影响,对有关知识的浅层观点与认知,并且其大部分都是缺乏科学性以及概括性的经验。如果教师在进行生物概念教学之前,并没有及时关注到学生前概念状态的存在,没有及时引导学生对其进行转化与调整,将会阻碍教学进程,影响教学质量。本文便依据初中生物“基因控制形状”课程为例,探究如何使学生充分展露出前概念,并有效使其了解前概念并不符合科学,引导学生掌握准确的科学概念。
一、生物前概念向科学概念转变过程
(一)直接引出课例问题
生物教师在讲解“基因控制性状”一课时,可以提前为学生布置“回家认真观看父母外观,并与自己的外貌进行比较”的作业,在课堂上直接进入课题,让学生回答一下自己有哪些部位像妈妈,哪些部位像爸爸,哪些部位谁都不像?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什么是变异?什么是遗传?在融洽轻松的课堂氛围中,让学生自己描述生物知识点,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受到日常生活经验的影响,会直接暴露出自己的前概念:变异是指亲代向子代传递特征时,在子代身上出现了差异,遗传是指亲代会将自己部分特征传递给子代。
(二)引出矛盾,制造冲突
教师在课堂中应充分展示资料,让学生主动进行讨论。比如:向学生展示生物教材书上一只母猫与一窝小猫的图片,询问学生为什么小猫与母猫之间既有相同特征,又有不同特征。教师应有效引导学生自己观察资料内包含的数据信息,自由分析亲代与子代之间的关系以及子代与子代之间的关系。学生可以发现每只小猫之间也有不同点,这会让学生对自身已经有了前概念的变异理解产生冲突。
通过教师有意在课堂上制造的“矛盾”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学生可以有效意识到自己想法的弊端,并从而产生更多新想法,并引发概念的冲突。亲子之间与子代之间,可能会有着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充分表明特征可以由亲代向子代传递,同时变异的现象也出现在每一个子代之间。
(三)优化科学概念
经过讨论,学生可以有效了解自己前概念认知的错误性,教师此时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利用科学方法分析问题。比如:民间向来有“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龙生九子,子子不同”的俗语,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学生通过课堂学习以及讨论,可以有效得出:遗传是亲代与子代之间的相似性,在遗传的过程中同时有着变异,变异不仅仅是亲子之间的行为,在子代个体之间仍然存在变异,遗传与变异是自然界中极其常见的现象。
当学生在课堂上对自己的前概念产生怀疑时,教师应该趁此机会,提供相应的教学情境,指引学生迁移所学知识,消除自身困惑,深化科学理念,构建正确科学价值观点,进而实现前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变。
二、转变前概念的教学策略细节处理
(一)关注学生学习进程
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进行讨论、测试等环节,在此环节适当放慢教学速度,并可以检测出学生是否已经跟上了生物教学速度,如若发现大部分学生都无法及时跟上课堂内容,就需要生物老师放缓教学节奏,或者对知识点进行更加详细的解释。
(二)了解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与表达
只有科学概念能被学生清晰表达出来时,学生才是真正掌握了它。在生物课堂上,教师应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机会进行表达,同时要掌握学生发言的真正目的,比如学生是否认为“基因决定性状”、“基因包含性状”、“基因改变性状”与“基因控制形状”的说法相同?在课堂上,生物教师通过追问学生真正含义,可以使学生更规范的表述科学概念,提升其生物成绩。
三、转变前概念的优点
生物教师应创建轻松教学氛围,引导学生暴露自身前概念,利用资料激发矛盾,让学生自己感到前概念的不科学性,最后教师通过课堂教学,练习检测等环节,让学生有效的进行知识迁移,同时主动学习科学知识概念。这种教学方法既可以让学生思维能力与知识迁移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还可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科学概念的能力,有效实现从前概念到科学概念观点的转变。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认为学生已有错误的经验是阻碍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最大阻碍。只有教师完全掌握学生的前概念,才会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可以完善优化自己的前概念,运用科学合理的思维了解科学概念,能够有效运用所学知识完美解释生物学现象,从而提高学习质量与效率,提高自身生物成绩。
结束语:
前概念是学生掌握科学概念的基础,如若前概念与科学概念观点不一致,便会成为学生学习的极大阻碍。学生想对生物科学概念进行深入学习,往往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应当充分了解前概念并将之进行有效转变,使前概念成为学生学习生物的促进剂而不是拦路虎,从而有效激发学生了解知识生物的兴趣,提升其思维转变的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生物成绩,提高生物教学效率与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