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导之法 贵在善问
——分析初中语文课堂提问

2020-12-08薛辉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教师应初中语文文章

◎薛辉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提问是教学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师生之间的重要形式,教师通过问题的设定以及学生向教师提出的问题请教,不仅可以增加彼此之间的沟通给予交流,同时能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是整体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本文就引导之法,贵在善问——分析初中语文课堂提问进行简要分析与阐述。

一、开门见山直接提问,提升提问课堂教学效率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课堂开始前直接采用开门见山提问方式,直接向学生提出问题。而针对此问题的提出,不能随便提出,在教师开展教学之前,需要进行本节授课内容的备课,结合教材知识及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问题提出与汇总,其问题应涵盖本节课程的知识点以及疑难点,在课堂开始时便向学生提出,引导学生对其进行解答,不仅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同时还能引导学生熟悉本节教材内容,通过问题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进而完成思考与分析,同时还可以提升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将注意力转移集中,提高学生问题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例如:在教师开展《藤野先生》一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开门见山问题提出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如:藤野先生是谁,是什么事情让青年的鲁迅先生具有这样的深刻感想,当此问题向学生抛出后,教师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仔细阅读与思考,并结合实际情况对文章人物形象进行描述,完成问题的解答。通过问题教学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知并了解藤野先生,认识到严谨的教学态度,结合教师的讲解与传授,增强记忆,使文章理解更加细致,综上所述,开门见山问题教学法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基础之上,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二、找到并抓住教材内容关键词句,综合进行设问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关键词句的准确查找是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环节,对于一整篇文章的学习我们需要准确找到突破口来完成学习,而关键词正是突破口,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师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准确寻找关键词句,找到寻找技巧,进而理解整篇文章内容也就变得更加简单了。基于此,教师应利用好这一点,对其进行问题设计,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以此来体会并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核心内容。例如:在初中教师教学《背影》一课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文中重点句段“父亲爬月台为儿子买橘子”进行提问,如:本段中“攀”“缩”“微倾”三个动词有没有触动你的内心,你心里有什么感受?等问题,引导学生对本段内容进行分析,使学生感受到,即使是简单的描述,但父亲的形象展现的却极其明显,动词的表达可以展现出父亲已年迈,行动举步艰难,但却还坚持给儿子买橘子,表达出父亲对儿子浓厚的感情。在初中语文教材汇总,有很多好的且具有代表意义的文章作品,好的作品中一个标点符号、一个人物形象、一个动词均可以表现出文章想要表达的内涵,均能体现出作者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教师应抓住文章重点词,向学生提出问题,提升学生文章理解能力。

三、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精准提问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要核心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也是提升问题教学效率的主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教师应遵循并执行的原则。首先教师应转变自身的教学思维以及教学方式,给学生创造独立自主地思考学习空间,并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结果进行教学思维的创造,提出有趣且意义较大的问题,提升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的思维模式更加畅快,提升学生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师教学《最后一次演讲》课程内容时,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本文表现出闻一多先生对李公朴烈士以及爱国民主运动怎样的思想感情?在文章末尾所表现出的是闻一多先生怎样的斗争决心?闻一多先生写到敌人快完了,人民胜利这一假设时,主要依据有哪些?引导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形式,提升课堂活跃度,将学生分析文章能力提升,做到深入开发学生思维目标。

四、结语

总而言之,“引导之法 贵在善问”教学理念在初中语文提问课堂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可以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将一个好的问题抛出,会增加学生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开发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升课堂学习动力,通过教师的引导与帮助,让学生真正的作为课堂教学主人公,最终完成学生思维发展,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教师应初中语文文章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沉浸式教学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教师应如“水”
Effects of total soy saponins on free radicals in the quadriceps femoris, serum testosterone,LDH,and BUN of exhausted r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