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合唱基础训练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2020-12-08
(乌鲁木齐市第121 小学,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1)
当下社会发展,使小学生的课业压力逐渐加大,小学生面对过多的课外辅导,急需舒展心理压力的出口,音乐体育等课程就成为学生更为喜爱的课程。音乐课上,学生不仅能听到教师演奏的优美旋律,学习音乐知识,还可以通过音乐陶冶情操,增加自身的音乐文化底蕴,促进学生提升艺术气息,实现身心全面发展。
一、合唱训练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一)合唱可提升反应能力
合唱基础训练对听力水平的要求极高,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需要学生在合唱的过程中对表达能力有一定的了解,充分把握好自己的表达部分。合唱训练对于节奏和音准有较高的要求,还需要小学生有良好的记忆能力。此外,学生也需要对其他同学的音乐表达部分有充分的认知,认知的目的是为了在合唱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表达出自己的音乐部分,使得自身的表达部分与其他同学的表达部分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以一种更有节奏的方式表达音乐,使合唱过程更具美感。在这个融合的过程中,学生的脑、口、耳多个器官得到了有效的训练,使其相互更加协调,让学生的反应能力潜移默化地提升。
(二)合唱可令学生口齿伶俐
小学音乐教学是学生表达能力开始塑形的初始阶段,这个塑形的过程尤为重要,学生日后的表达能力与表达训练息息相关,所以系统的训练十分重要。唱歌是需要用特殊的感情来表达,且这种表达方式根据歌曲风格不同,表现形式也各不相同,现有的歌曲大致上分成欢快的、舒缓的,还有踩点节奏相对较快的摇滚类歌曲,也有节奏流畅的抒情类歌曲,无论何种曲目,学生在合唱的过程中从一首歌转变到另一首歌的时候,对于表达能力的要求非常高,同时需要学生能口齿伶俐地表述出歌词的内容。另外,像是国歌等类似的爱国歌曲需要学生在合唱的时候表现得更为铿锵有力。
例如,国歌是我国民族精神的体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一课中,要教会学生用坚定的声音去演唱歌曲,在合唱中感受三连音的节奏,并做到互相配合演唱,用歌声去表达对祖国的感情,感受国歌中那种激昂的情绪,在唱到“中华民族”四个字的时候,要加重语气,体会歌词的含义;在唱到“起来,起来,起来”,这句歌词时要音调逐渐上扬,教师可以教学生在这句用手势互相提示,随着手势不断摆动提高演唱的音调,使学生能配合着唱好国歌。
(三)合唱提升学生生理机能
发声练习是学生实现合唱的前提条件,学生在学习唱歌之前要懂得如何发声,正确的发声会给合唱效果加分,学生如果控制不好气息,演唱的时候会出现干扰其他同学演唱的行为,不仅表演不好,还会对声带造成损伤。学生在唱歌的过程中掌握好呼吸训练能增强自身的肺活量。真正会唱歌的歌手通常是用腹部发声,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坚持正确的发声练习,提升学生肺活量。
二、合唱训练可以提升合作精神
合唱训练从字面意思就能看出,合唱是团体努力的表演方式,一个人无法完成,合唱过程中注重的是同学之间的配合,通过良好的配合使合唱效果完美展现。但是现有的社会发展情况,决定了学生的家庭教育方式,大多数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家里过度溺爱造成霸道的性格,社交能力严重低下,做事眼中只有自己不管别人,这样下去对其日后的发展十分不利。而合唱训练可以缓解这种情况,加强学生之间的配合能力[1]。针对部分学生在合唱过程中,抢拍、起高调、拐音等现象,教师要及时制止对其讲道理,用正确的思维方式教育学生,令学生明白如何更好地融入集体活动中,学会“配合”两字。
例如,在演唱《好朋友》的时候,音乐教师先演唱给学生做示范,之后带领着同学一起唱,教师唱一句,学生跟唱一句,全部教唱完之后,引导学生进行合唱。合唱时在前两句结束后,在每个小过门处拍手作为巴拍,同时要求学生喊出来,调动学生对合唱的兴趣。合唱的时候告诉学生不要互相抢拍子,要做到整齐,考验学生之间的配合度,之后反复练习,提升合唱的水平。
三、合唱训练可以提升审美能力
歌曲中蕴含的是每一位作者的情感,通过歌曲能体会到其背后隐藏的创作者心理活动。不同的歌曲背后的含义不同,体验上也有较大的差距。学生在学习歌曲的时候,可以通过歌曲去体会创作者的真实情感。健康积极的歌曲能提升代入感,为学生创造接近创作者心境的氛围,使学生能更加理解创作者的心情[2]。
例如在《劳动最光荣》这首歌曲中,学生在合唱训练的过程中,可以从歌曲和歌词中体会到劳动带来的乐趣,歌曲强大的渲染力更能提升学生热爱劳动的品格。类似这种渲染力极强的歌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非常多,且在音乐课本上有所体现,学生们在合唱的过程中,能通过歌曲来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
结论:综上所述,合唱基础训练对小学音乐教学有重要意义。现阶段教育环境下,教育者未能认识到合唱对于小学生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忽略了对小学生的音乐素质培养,这种局面无疑是令人惋惜的。在接下来的工作重点任务中,教育者要积极地将合唱基础训练带到小学音乐教学中,用更正确的方式确保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