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培养中“生命观念”的渗透分析
2020-12-08李明宇
李明宇
(浙江省诸暨市海亮外语中学,浙江 诸暨 311801)
一、核心素养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一)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在新时代环境下,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核心素养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其突出强调个人的品德修养,家国情怀、社会关爱,同时重视个人的自主发展、团体之间的合作及创新实践。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其日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要在相关教学中应注重核心素养的渗透。
(二)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在进行生物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生物学科特色的关键能力和相应的品格。其内容包括生命观念、社会责任、科学思维等,这些内容相互联系,相辅相成[2]。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在于学生生命观念的形成,学生通过有效的,渗透生命观念的核心素养教学,能够掌握生命的本质,对生活中的自然现象社会问题进行合理的解释,有效解决实际问题。
二、生命观念的内涵
生命观念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2]。结构与功能观指的是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长期进化而形成的;进化与适应观指的是生物不断进化,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稳态和平衡观指的是生命系统是一个稳态和平衡的系统;物质与能量观指的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密不可分。
三、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培养中“生命观念”的有效渗透
(一)以概念学习来帮助学生形成生命观念
任何一门学科或者领域的学习都不能在缺失概念知识的基础上达到良好的认识,生物学科的学习亦如此。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的生物学习而言,概念是形成和支撑生命观念的重要依据[3]。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概念的良好掌握能够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分类、归纳、分析、整合,还能够将新旧知识串联起来,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系统。在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中“生命观念”的渗透中,可以以概念学习来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生命观念,用所学的生物知识来解释生活中与生物相关的现象。
(二)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
对于任何一个人而言,责任意识是其在社会中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支持,也是对自己、他人和社会所承担的道德责任[4]。高中阶段的学习对于学生日后的道德形成、人格塑造、品行构建等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要培养核心素养,渗透“生命观念”,就必须帮助学生建立责任意识。责任意识的建立,不仅仅要通过思想品德课和语文课科目的学习来完成,生物作为一门有着特殊教学方式的科目,对于学生的责任意识建立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此,生物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将责任意识融入其中。如在细胞的教学实验中,对学生进行要领的讲解后,让学生自行进行小组显微镜观看细胞。在小组实验中,学生能够以小组的形式来认识所要学习的内容。在小组实验的一段时间后,教师对实验要求进行更细致的讲解,引导学生如何更好的完成自己的任务,随后进行小组实验总结,加深学生的责任意识。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能够在小组实验中意识到自己的任务,积极与同学进行合作,从而完成实验,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
(三)增加生物科学史的教学
生物的发展是一个长久的过程,生物在这个历史过程中不断变化、进化,生物知识也在不断被修正和完善,由此看来,生物和生物发展史具有相当的生命观念。生物科学史在长久的完善中,形成了丰富的内涵、科学思想、科学世界观、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等。在生物学科的教学中,增加对生物科学史的教学,能够使学生沿着科学的道路去感受生物的发展、感悟自然科学的魅力。进而利用学习的观念去理解生命和感受生命,认识自然科学发生的本质,树立良好的生命观念[5]。
总结: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和发展,高中生物作为高中阶段中极为重要的一门学科,需要紧跟时代,认识到核心素养的培养重要性,并将“生命观念”渗透至高中生物教学中。要将“生命观念”有效渗透至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培养中,必须要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创新教学方式,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以科学合理的教学安排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树立良好的“生命观念”,以积极正面的态度面对环境和社会,促进个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