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运用应用行为分析法教会学生玩游戏
2020-12-08黄起娟
黄起娟
(南宁市邕宁区特殊教育学校,广西 南宁 530200)
游戏技能的习得对于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为他们的本质性障碍就是社会交往障碍,很难理解复杂的口语信息,不会或有限地使用社会交往的工具(语言、动作、表情等),难以或有限地理解和遵守社会交往规则。如何教导孤独症儿童与他人更好的交往和游戏便成为我们教学中重点和难点。
下面就以教导孤独症儿童学会“石头剪刀布”这个游戏为例,详细讲解一下如何进行任务的分析。
第一步:目标分解
我将从理解(能力)的角度把目标(石头剪刀布的这个游戏)分解成四个能力发展阶梯。
第一阶梯:将词语与动作对应起来→第二阶梯:理解石头、剪刀、布三个动作之间的关系→第三阶梯:游戏互动→第四阶梯:泛化。
第二步:能力基准线测评
测评就是为了确定孩子已经具备哪些基础能力,现在的能力处在哪个发展阶梯(最接近发展领域),还需要培养什么能力,才能让他独立进行石头剪刀布的游戏。
第三步:根据能力基准线测评结果设定教学目标
现阶段孩子的教学目标就是测评出来的最接近发展领域。
第四步:教学
建议使用塑造法通过回合操作教学的形式培养孩子这个阶梯(最接近发展领域)的能力。
如果测评结果是孩子不具备玩“ 石头剪刀布” 这个游戏的基础能力,那么我们就可以按以下顺序来开展教学。
第一阶梯能力(基础能力)的培养:让孩子将“石头”、“剪刀“、“布””这三个词与其动作对应起来。
第二阶梯能力(基础能力)的培养:理解石头、剪刀、布三个动作之间的关系。
第三阶梯能力(目标技能)的培养:创造游戏的机会,教会孩子独立与人进行“石头剪刀布”的互动游戏。
当孩子向我们提要求时,游戏的机会来了,我们就可以抓住机会和孩子进行“石头剪刀布”的游戏。例如:孩子说“我想看动画片”(设置只有一个手机),教者可以说:“好呀,我也想看,那我们来‘石头剪刀布’,谁赢了,就谁先拿手机看!”开始的时候可以一次定胜负,在这个环节需要节奏慢点,因为孩子刚刚学会出拳的关系,难免会不能同时出拳,甚至我们出拳后,孩子为了赢我们会在出拳后,更改自己出的拳也没有关系,反而说明他理解了这个游戏的部分规则!只要孩子赢了,我们就马上让他先看动画片。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我们就要让孩子理解并遵守随机出拳,出拳后不能更换游戏的规则。
第四阶梯能力的培养:泛化
当孩子能够独立与人进行“石头剪刀布”的互动游戏之后,我们就要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泛化训练。主要从人物、场所和游戏人数这三个方面进行泛化。最终让孩子明白我们有很多与人互动解决互动问题方法。
如果你能遵循上面的教学原则,当你了解了孩子的能力之后,对应以上目标分解的能力发展阶梯按步骤进行大量练习,我相信每个孤独症孩子一定能学会这个小游戏。
游戏技能对于儿童而言也是一种重要的社交技能,教导孤独症儿童与人进行游戏互动时,请先从一对一开始进行练习,逐渐泛化到小组和集体。针对高智商的孤独症人,他们必须学会遵守规则,如果他们能够很好地遵守游戏规则和社交规则,这将有助于他们社会交往能力的提升,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