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语文课堂中以人为本的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2020-12-08王文丽

魅力中国 2020年48期

王文丽

(贵州省三穗县良上镇中心小学,贵州 三穗 556503)

语文知识的覆盖面非常广泛,包括汉字的发音、书写,文章的阅读、背诵,语言的表达,沟通的技巧。可以说,只有学好语文知识,才能让学生在现今的校园学习和日后的社会工作中顺利发展,对孩子的人生轨迹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一、“以人为本”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具体目标

在“以人为本”教学理念下,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是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的。细分起来,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应该通过实际的教育过程,来引导学生初步构建出一个较为全面的认知体系。并且,在这一基础上,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能力,这也是素质教育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第二,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就小学语文学科来说,其具有非常显著的基础性和综合性特征。其中,主要涵盖了语文素质、治学能力、语文能力和自学能力。第三,是教师在教学时所需要满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动机等多个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完成需要教师借助多种教学手段,采取多元化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兴趣,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二、以人为本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

(一)改善授课环境

把授课过程局限在教室中,对书本知识进行抽象化的传授式学习本身对学生的大脑记忆就是不利的,容易造成学生学习效率低下。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改善授课环境,给学生创造身临其境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听觉、触觉等感官上全方位立体化地学习,帮助学生融入整个教材的氛围之中,更好地理解课文。

例如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篇唐代诗人李白的《春晓》,描述的是春雨过后的优美景色,抒发作者内心的感慨,是一篇不可多得的诗词佳作。小学语文教师以这篇课文为主题,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清晨春游踏青活动,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郊外去近距离地观察现实中的一草一木,与教材相对比,引导学生去学习作者的写作内容。例如“春眠不觉晓”,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观察早晨郊外的自然风光,体会春意的活力与生机,“处处闻啼鸟”,教师可以让学生就倾听树林中的鸟叫,感受到春天的欣欣向荣。学生在自然真实的环境中更能领会作者的描述,与此同时,欢乐轻松的环境能够帮助学生充分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对户外活动和自然风景总是充满喜悦的,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帮助同学们解放天性,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去学习知识。同时教师可在授课时设计自己和学生都站在景观的不同方位来观察景物,扮演不同的角色去仔细揣摩诗句的立意,花草、树木、河流、昆虫、动物都可以是观察的对象,让学生充分领略春天的气象万千。语文教学活动课能够极大地加强学生的记忆力,加深教材上的知识点的理解。

(二)创新课程设计

教育改革的步伐从未停止,它必须顺应时代的潮流,如果不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就是脱离时代的。改革开放以来的小学语文教学,到今天为止至少进行了四次比较大的改革。这四次课程改革可以说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对于中国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和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并且对促进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的长足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例如在某小学的一堂语文教学公开课上,老师授课内容为教材《争吵》,这很容易让学生把课文与自己的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同学矛盾,家庭事件结合起来。教师利用这一点将课文改变成小品,把学生分成两组,全班学生都参与其中,分别扮演小品中的不同角色。学生的思维是非常活跃的,他们看到这种教学方式立刻点燃了学习的欲望。教师通过对对话的精心设计,把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和知识点巧妙地结合其中,学生在背诵剧本的时候就掌握了教材上应当学到的词语和句子。通过小品短剧的设计让孩子们不仅仅通过表演学会应学到的知识,并学会思考和应用所学到的词语和句子,通过发挥想象力去扩展延伸知识的使用,与此同时,演出过程能让学生感悟更多同学关系、亲情关系的处理,提高孩子的情商表现,增强学生的社交能力,学生全身心地融入课堂之中,让每个学生都找到自己的定位,扮演不同的角色,提升了孩子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精神,表演过程锻炼了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交流沟通技巧。短短一节语文课,学生的智商、情商、表达能力、社交能力、人际处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全部得到了提高,这才当代小学语文教育应该做到的。

(三)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

以学生为本,就得拿出学生喜欢的、感兴趣的东西来教学。当代信息技术已经逐渐走入中小学校的校园,教师应当加强多媒体技术应用能力,利用多媒体技术发挥小学语文教学的优势。教师课前设计好教学课件,类似幻灯片的制作,视频短片的拍摄,尽可能地贴近教材,优化信息技术的运用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授课的效率。

例如在某教学案例中,教师在《趵突泉》这篇教材授课时,利用投影仪播放了一段趵突泉的纪实影片。这就极大地提升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直观学习感受。学生可以迅速在心中建立起一个有关趵突泉的大致印象,再学习课文的时候可以与心中的影像相结合,形成图文并茂的学习过程,对学习效果的提升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信息技术的运用不应该局限于计算机或者某一种设备的一项功能。教师应该充分学习掌握信息技术设施的使用方法和功能,尽可能地开发全新的教学方式,这些新鲜的事物往往能帮助学生更快地学习语文教材中所蕴含的内在知识点,通过学习体验的提升也更能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

三、结束语

中国传统的教育思想倾向于以老师为中心,而老师却忽略了学生的感受并决定了教学方法。小学语文“以人为本”的高效课堂将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思维方式,并以学生的情感为首要要素发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活动,致力于服务学生和服务教育的教学工作,密切关注教育质量,扩大教育观念,提高小学教育效率,在建设高效的语文教室中,需要探索更有效的教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