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教育中“家国情怀”的培养策略

2020-12-08许玉涛

魅力中国 2020年48期
关键词:家国爱国主义情怀

许玉涛

(河北省保定市唐县罗庄乡中学,河北 保定 072350)

党的“十八大”会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明确强调了教育的本质功能和教育价值。历史教育是整个核心素养培育体系中最为基础的一部分,而家国情怀教育是从思想、情感、态度、观念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和认识起到促进作用,是实现历史教育育人功能的重要标志之一。

一、充分挖掘历史教材中的家国情怀教育素材,把握课堂教学主阵地

(一)以书中的人物事件为依托,强化育人,变历史教学为历史教育

1.历史教学的“育人”功能,力求贯彻寓思想教育于历史人物事迹介绍中。

深入挖掘思想性寓思想教育于历史知识的传授之中,是历史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新教材在人物编写方面,从“育人”角度出发尽量挖掘历史人物的“闪光点”,如爱国诗人屈原的画像,深刻地表现了他面对楚国衰落,希望革新图强的愿望,也充分展示了他忧国忧民,悲愤伤感的内心世界。再如蜀相诸葛亮的插图,则表现了他头戴纶巾,身穿袍服外罩大氅的外貌特征,也反映了他举止优雅、庄重、明智的性格特征,从而透露出诸葛亮运筹帷幄,镇定自若、满腹经纶,忠心耿耿匡扶汉室的气度。通过这些人物进行历史教育,可以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其情操。

2.历史人物不是独立存在的,他以事件为依托,在部编教材中也有许多事件的编著。这些人物的塑造既充实了教材内容,使历史人物更加丰满,又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扩大了知识面。

(二)充分利用课本中的疆域地图,为学生形成时空观念,培养家国情怀

国家的版图意识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部分,我们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课本中的疆域地图,不仅使中学生深刻地认识和了解伟大祖国从古至今的壮美山川和人文历史、丰富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同时还让学生形成空间的素养。

二、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

(一)校内

1.教师转变观念,更新理念,由教学变为教育

目前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作为工具、媒介、手段的知识反倒变成了教学的目的,知识被绝对化了、神圣化了,而能力和素养却被弱化,被边缘化了,有知识没能力缺素养就成为我们教学的最致命的问题。面对这个问题首先我们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变历史教学为历史教育,强化“育人功能”。

(1)不断学习,扩充新知识,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知识的更新换代,教师更需要不断学习,扩充新的知识,提升自己的历史素养。如果具备了专业的知识,教师在开展家国情怀教育时,学生容易接受,也能更好地吸收和内化。如果每一节课我们临时去找这些资源,必然会影响其时效性。

(2)教师用自己的人格魅力让家国情怀渗进学生心中

作为初中的历史教师,我们面对的是十几岁的孩子,认知水平还很低,在历史课堂上,如若能吸引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并能将历史课堂的情感教育做得润物细无声,得需要教师的人格魅力。正如上海市中学特级教师李慧军说的那样:“家国情怀不是说出来的,是渗进去的,最深沉的家国情怀应该是被内化的,被感动的。”

(3)熟练使用多媒体、直播等多种先进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比较形象,直观。在2020年春,受疫情的影响,全国教师开始了网课教学。在此期间,我利用学生们喜欢的直播,把知识点制作成2-3 分钟的短视频,效果很棒。学生乐于接受,轻松识记。

(4)运用情景教学,加强家国情怀教育

二十几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历史情景教学是一个不错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接受更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取向。情景教学就是变原来的注重的“教”,转化为“育”,创设一定的情景,不拘泥于说教,让家国情怀变得有血有肉。即使是过去发生的事情和过程,距离较为遥远,学生也能感受到历史的温情,从而达到培养家国情怀素养的目的。

2.创设爱国主义校园氛围,深化爱国主义情感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伴着校园广播站播放的激昂国歌,学生们开始了新的一周。此时此刻,同学们的心是与祖国母亲一起搏动,紧紧相连。同时学校长期开展国旗下的讲话活动,学生会增进爱国主义情感。学校还利用班会、晨会为学生播放爱国主义教育影片,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相结合,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利用板报、手抄报及标语、图版等宣传阵地,营造爱国主义氛围,深化学生对爱国主义的认识,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二)校外

1.利用红色基地优势为课堂服务

乡土历史是最贴近学生生活的“活”历史,包涵着丰富的精神价值和情感力量。唐县是有着几千年历史文化底蕴的地方,是尧之故里,还是红色革命老区,是抗日战争的阵地,这里有一群人的奋斗史。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参观纪念馆、革命遗址来感受当年老区的艰苦斗争环境和革命精神。老区的革命遗址,是重要的历史见证,铭刻着共产党人和老区人民为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而英勇奋斗的光辉历程,蕴含着共产党人和老区人民艰苦奋斗、不屈不挠、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听老一辈革命者的讲述,体验艰苦的生活,这样的实践活动既激发了对家乡的热爱,又增进了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2.借助生活教学渗透家国情怀

部编教材中的事件发生的年代普遍较为久远,再加上古今时代特点具有显著差距,因此不利于学生对历史教材知识的精准理解,更不利于历史课程育人价值的充分发挥。针对这一情况,要想在初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就需要教师深度解读教材,恰当找出各个知识点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在拓展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推动学生提升自身的家国情怀。

初中历史教育中“家国情怀”素养培养策略的研究,能切实有效地丰富爱国主义教育素材资源及理论体系,还能提升历史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更能进一步地优化学校教育教学中“立德树人”基本标准和要求。

猜你喜欢

家国爱国主义情怀
赣鄱情怀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家国两相依
家国情怀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略谈“家国情怀”
爱国主义教育
“五老”情怀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