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提高医学院校思政课教学的课堂效果
2020-12-08李畅
李 畅
锦州医科大学医疗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1
高校思政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的状况直接决定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医学院校的思政课课堂教学必须立足在医学院校的基础上来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其课堂实效性的提高奠定基础。
一、提高医学院校思政课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
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研究的重要构成,其本身的职业特殊性与社会使命担当使得其研究更具有典型性和迫切性。医学院校承载着培育当代良医和为人民健康服务的社会责任,关系着国家的民生工程,关乎着中国的健康战略。医学院校的思政课是提升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加强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医学院校要充分发挥好思政课的思想引领与价值指导作用,不断增强课程的吸引力,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使医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履行医学院校培育良医的社会责任,帮助医学生坚定社会主义的信仰,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更好地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二、当前医学院校思政课课堂教学效果较差的原因分析
从学生视角来看,医学生思想上轻视思政课是造成课堂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医学院校学生专业课任务向来比较繁重,在专业课学习之余亦少有同学主动学习和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内容,他们秉持着思政课与专业课程毫无关联的观念,学习目的普遍趋于功利性,不少医学学生心理产生惰性,上课的积极性也不强,只是为了获取学分才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对自身今后发展有没有实际功效,缺乏积极性与自觉性,导致思政课课堂教学关注度不高、抬头率较低、课堂教学效果不佳。
从教学模式视角来看,医科院校的思政课课题教学缺乏改革和创新。医学院校的思政课课堂教学,传统式教学模式占主导,普遍存在着机械僵化、老套教条、呆板凝固等问题,整个课堂气氛不活跃。教师怎么说,学生怎么记;教师怎么考,学生怎么背的应对模式,导致许多医学生接受困难,对思政理论中的术语、原理、方法论等理解不深、理解有障碍,甚至出现抵触情绪等问题,自然很难取得良好的课题教学效果。
从教师的视角来看,许多医学院校的思政课教师,对于自身教学工作不够负责,常常流于形式上完成教学任务,并没有深入钻研医学生的思维方式、心理接受特征,以及医学专业本身的特殊性,没有深度挖掘多种教学的途径和方法。思政课教师自身存在着不重视、流于形式、工作不到位,自然也就会导致医学生对思政课普遍的不重视。
三、医学院校思政课课堂教学实效性提升的有效途径
(一)改革课堂教学方法
为了增加思政课对医学生的吸引力,需要着力改革思政课课堂教学方法,要在沿用原有成功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及时改进,要通过创新学术话语体系,尽可能将抽象的理论性强的教材系统、教学体系转化为具体性、实践性的体系,要提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互动的有效性,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变化,及时做出相应的教学调整,以最终实现“知行合一”的改革目标。同时,还要注重新式媒体技术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断提升和增强思政课的时代感、针对性和吸引力。
(二)增强思政课实践教学
思政课教师要重视实践教学的作用,采取适合医学生特质、符合医学生心理接受规律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有效整合的多方、各层教学资源,拓宽了思政课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关注生活,增强学生所学知识的认同度和应用能力,结合丰富多彩的临床实践与人文教育基地实践,拓展实践教学形式,重视实践教学效果,将原本枯燥、乏味的思政课堂打造多元生动的课堂效果,从而有效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三)提升思政课教师能力
思政课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教师要守好教书育人的本分,锤炼自身过硬的思政理论素养。医学院校的思政课教师要立足于医学院校大学生的特征突破教学困境、创新教学方式,要把思想理论吃透,要深度挖掘教材体系以及教材体系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相通之处,要了解和把理论背后的现实背景、历史渊源,要及时洞察党和国家的战略指向,在课堂教学中讲出理论的内涵和精髓,以提高医学院校思政课课题教学的时效性。
四、结语
当前,加强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提升医学院校教育质量的要求,还是满足培养合格的医疗卫生人才的需要。因此,为了提高医学院校思政课教学效果,高校本身要坚定改革的决心,将提高思政课教学理论和教学质量相结合,努力提升思政课教师素质,积极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能力,让思政课教学能够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为社会建设培养出更多的人才,为国家建设提供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