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2020-12-08

魅力中国 2020年26期
关键词:绘画美术传统

(江西省九江市武宁县第一中学,江西 九江 332300)

引言:新课标中强调了美术课程开展的重要意义后,美术学科这个一直以来被认为不是很重要的科学,重新进入了人们的视线,在这个强调人文关怀的时代,学习中也强调满足学生想要满足对于美的需求的强烈愿望,同时,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承的重要媒介,美术课堂也成了宣扬、学习、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因此,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审美需求,引入并应用适宜的传统文化内容,以促进美术课程的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本文从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出发,结合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对传统文化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的策略提出几点建议,以期对高中美术教学实践发展有所助益。下面是一些具体操作。

一、正确审美观的培养,强调中华传统文化美在日常

高中作为一个特殊的阶段,此时学生正面临高考,升学、考试的压力都十分的大,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绷的状态,活动范围较小,可接触新事物也较少,生活相对单调,往往没有什么消遣方式,而美术作为艺术学科,其包括了欣赏、绘画、电脑绘图以及摄影等多项内容,可与起到放松精神的作用,改变他们知识面难以扩展、生活单调的问题,从而促进学习成绩的提升。而美术的第一步,就是要先建立起正确的审美观。作为高中美术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辅助正确审美观的树立。

例如,可以让学生以发现“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为主题去寻找生活中的美术作品,可以是图片,也可以是摄影作品,还可以是手工艺作品等等,并对这些作品所蕴含的传统元素进行了解,像是家里作为挂饰的中国结代表了团结幸福,多用作亲朋馈赠礼品或者自身携带,源于旧石器时代的缝衣打结,后发展至汉朝,用于仪礼记事,最终演变至今,包括双钱结、万字结、双联结等多种形式。再比如,一些唐装上的如意纹,佛八宝之一,原用于“爪仗”,即痒痒挠,“如意”之意就取自“爪仗”的自用方便、无需求人、可如人意,包括了“如意云纹”、“如意云头纹”等,常与瓶、戟、磐、牡丹等组成吉庆如意之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常用的图案。通过对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进行发现,体会其蕴含的情感,加深了解的同时,不自觉就完成了对审美意识的培养。与此同时,学生不仅在这个主题活动中得到审美的提升,学生紧张压抑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也得到了缓解。

二、中外传统文化作品对比,加深中华文化理解

由于国内外文化发展、社会状态、国家形式的不同,由文化产生的绘画作品也有所不同,举个简单的例子,同样是抽样流派的绘画作品,国内外就有所不同,我们高中美术教师可以通过两方对比,加强学生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

相对比国外的《呐喊》、《向日葵》等抽象派作品,中国传统绘画抽象艺术主要以笔墨、色彩和线条三者的抽象性为主要表现形式。融合了中国传统书法艺术造型与画家思想,着重强调的是画家气韵的一种展现。色彩方面的选取也有独特之处,多采用青、白、红、黄、黑五色,取五行太极之意。同时,受古代天地人合一思想的影响,我国绘画作品强调通过简约的线条,以抽象形式表现具体事物,注重表现“意蕴”而非“形似”。同一种事物基于绘画者主观观念不同,抽象出来的符号化表达也不同。例如宋朝时期的画家李公麟创立白描法所绘制的《五马图》和徐悲鸿的《八骏图》,都是使用简单的墨色线条,将事物的本相寥寥数笔就勾勒出来,正是由于传统文化意蕴的加入,才引发我们在绘画作品欣赏上感受到的情感和节奏上的呼应。

三、强调动手能力,提升传统文化素养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导向,加入一些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如书法、绘画、陶艺等等,让学生可以在动手操作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具象形式表达,强化传统文化的学习动机,还可以给学生一些古代文字、绘画作品让他们去模仿,体会其画中、字中的风骨;还可以找出不同年代的服饰图片,让他们对照图片给自己做一身传统服装,都可以实现从美术教材内容出发,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自觉传承传统文化的目的。让学生在欣赏中潜移默化完成课程目标,课程设计的多元性是我们老师必须注意的,拓宽学生对传统文化多方位、多角度的欣赏,是十分重要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利于促进学生的拓宽美术文化学习视野,提升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教师可以通过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对比深入分析中国传统美术文化的表现形式和特点提升动手能力,去彰显中国传统美术文化魅力。

猜你喜欢

绘画美术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美术篇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清明节的传统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