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练结合,全方位提升语文教师传统文化素养
2020-12-08
(莱州市虎头崖镇寅祥路小学,山东 烟台 261415)
一、语文教师传统文化素养现状调研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首先我们对本校语文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状况进行调研。我们采用咨询了解和网上答卷两种形式进行。咨询了解主要围绕以下话题进行:“你系统读过哪些传统文化典籍?”“你能记住多少传统文化的经典名句?”“你了解多少汉字的字源故事?”等等。我们还组织了一次网上调查问卷活动,抽样选取了周边学校的样本。
我们发现语文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不容乐观:绝大多数语文教师没有或很少完整地读过传统文化经典书目,传统文化的经典名句背诵数量很少,对于汉字的字源故事很少能够讲出来,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是碎片化的,对传统经典的诵读更是不得要领。
二、制定语文教师提升传统文化素养的策略
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语文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是瓶颈因素。通过调研,我们发现语文教师在传统文化素养方面存在着严重的“营养不良”。但是我们也深知提升传统文化素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除了科学合理的方法还需要耐得住寂寞和长期的坚守。经过课题组的研讨,我们确立了提高语文教师传统文化素养的路径,那就是“读和练”。
“读”,我们主要研究了以下内容:读哪些经典?怎样读?读到什么程度?怎样把读到的经典内化成自己的素养?
“练”,我们重点研究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阅读知识的运用实践。包括阅读后思想的提升、文化底蕴的提升、写作能力的提升、说文明理能力的提升。二是提高传统文化技能的实践。包括书写能力的提升、朗读能力的提升、演说能力的提升、讲故事能力的提升。
三、有效的习读,提升教师文化素养
“读文千遍,其义自见。”有效阅读是通向经典的必由之路。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有针对性地筛选书目
首先我们筛选出适合语文教师阅读的经典书目,按照一定的阅读顺序纳入教师阅读计划。
(二)有方向性地阅读经典
《论语》是我们阅读的第一部经典,我们的阅读目标不仅仅局限在泛读,而是要在读通、读懂的基础上,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我们要求语文教师在阅读纸质典籍的同时,也要利用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延伸式阅读和个性化阅读。具体策略是:
摘:每位语文老师都要准备一本专门的读书笔记,专门用来摘抄经典名句和精彩片段。
悟:对于原文的意思要做到充分了解,结合注释或者上网查阅相关的解读和评论,理解原文所说内容的意思,并能自己讲出来。定期举行传统经典读书沙龙,分享自己的心得和感悟。
背:对于摘抄的内容,做到能熟练背诵,且能融会贯通。坚持做到:天天背新内容,天天复习旧内容。每天背给同伴听,每天背给学生听,反复强化巩固。
用:我们规定语文教师在每节课的教学设计中都要结合授课内容选取一两句经典进行积累运用,让经典随时随地走进课堂,走进孩子们的心田。
(三)有目的性地积累运用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除了经典诵读之外,还有很多汉字文化、成语故事、经典的名言警句都需要积累。为此我们在阅读经典的同时,也要求语文教师每天都要了解掌握一个汉字的演变历史,一个成语故事,一句经典名句。汉字故事主要从小学常用汉字中选取,并把这些汉字演变历史编辑成册。每天要把浏览的传统故事、名言警句抄写下来,做到厚积而薄发。
四、有效的练习,提升教师技能素养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娴熟的技能素养是语文教师必备的基本功。语文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的提升,是通过语文教师专业技能去实现的。为此,我们主要采取以下措施,致力于提高语文教师专业技能素养。
(一)每日练习钢笔字
我们选取了田英章老师的字帖作为范本,教师每天都要选取两个字在专用练字纸上进行练习,直到能“背写”成功。
(二)每日练习朗读
每天选取一篇传统经典进行朗读练习。每一位老师都要在喜马拉雅电台建立自己的专辑,把自己练习朗读的声音保存下来,形成专辑,定期展评,互相借鉴,共同提高。
(三)每日练习讲故事
语文教师每天都要阅读一个成语故事,每天都要拿出一定的时间,讲给自己的学生听,不断提高自己讲故事的能力。
(四)每天练习演说
在每堂课上,语文教师都要设计一个与传统文化有关的话题,有条理地练习演说,带动学生演说能力的提高。
五、有效的评价,确保教师均衡发展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个人的发展离不开团队的协作。在研究中,我们课题组及时跟进,主要通过现场测试、读书沙龙、课堂展示、项目竞赛等活动,经常性地组织语文教师进行学习交流。及时把控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的养成情况,针对大家的学习情况,提出合理化建议,进行个性化指导。我们学校把教师传统文化的提升纳入教师年终考核体系,激发起大家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确保每位教师得到均衡发展。
六、总结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弘扬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一位教育人的天职。我们将一步一个脚印,渐行渐远。让优秀的传统文化的芬芳弥漫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让优秀的国学经典浸润我们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