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明代德化白瓷的艺术价值

2020-12-08梁惠婷靳雅婷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20年20期
关键词:德化白瓷艺术

◎梁惠婷 靳雅婷

德化,隶属于福建省泉州市,2015年被联合国世界手工艺理事会授予首个“世界陶瓷之都”称号,为中国古代三大瓷都之一。

作为中国古瓷都,明朝时期,德化的陶瓷便随丝绸之路远销海外,民窑兴盛,几乎家家户户都以瓷为生,其中,德化白瓷也依旧在众多制瓷世家之中独树一帜,素有“中国白”之美誉。

一、观音造像

明代的德化白瓷名扬天下,不仅远销海外,其精品还被送入了宫闱。明德化窑白釉何朝宗葫芦形印章款观音坐像,曾藏于紫禁城内廷东六宫之一的钟粹宫,如今,仍收藏于故宫博物馆内。该塑像高28.8厘米,底径为10.9×12.9厘米,观音发梳双层高髻,插花簪,面庞长圆,弓形眉,眉心饰白毫,双目微启,鼻梁挺直,嘴角微带笑意;身披广袖长衣,袒胸饰如意璎珞;双手扶膝,右腿屈起,左足盘掩,跣足呈跏跌状坐于蒲团之上;胎体较厚,通体施白釉,身中空无釉,釉色微泛牙黄色。

从艺术的形象性角度分析,观音像的衣着发饰都根据当时的民间风俗而制,神态和蔼可亲,面容娴雅,给人以慈悲关怀,和谐吉祥之感。

在诸家所供的瓷像之中,这尊产自德化的观音像脱颖而出的原因,与德化白瓷之特别密不可分。佛家文化呈现的是一种不沾红尘、六根清净、宽和仁厚的形象,而德化白瓷的苏雅温润、纯白清净恰与佛教禅宗的宁静致远、超凡脱俗的气韵相契合。这正体现了艺术审美性的特征,在明代,佛教于泉州一带广为流传,影响力极大,且因德化四面环山,在当时处于偏僻之地,这里的观音像往往都不是那种高高在上倾听民声的形象,而是在佛性之中又多了许多人性,体态也随意许多,衣着上的皱褶也更贴近自然,嘴角总是微微挂笑,给人以纯净无邪之感。

二、生活造具

在故宫藏品中,有这样一件明代德化窑白釉双螭龙执壶价值极高。所谓执壶便是古人吟诗作乐、宴请宾客时所用的酒具,该执壶更是一件集审美与实用于一体的精品。

螭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属蛟龙类。《说文·虫部》中如此解释:“螭,若龙而黄,北方谓之地蝼。”传说为龙九子中的二子,被古代匠人刻于庙宇殿堂等高处,传可压火灾。而螭龙纹则成为一种典型的传统装饰纹样,广泛运用于门窗、家具以及服饰。

然螭龙纹常见,螭龙形于瓷器之中炼制并非易事,作壶之时既要表现螭龙的威武,又不能破坏壶身本来的结构,因此这白釉双螭龙执壶的珍贵可见一斑。

该壶通高16厘米、口径6厘米,执壶呈直桶形,微有束腰,瓶盖上堆塑螭龙一条为钮,执壶身中间以两股束腰的绳索为装饰,并贴塑有绳结装饰。两条螭龙形态各异,执壶的胎质洁白细腻,其身的白釉肥厚滋润,整个执壶巧妙地将这两种不同的气质结合在一起,既大气精美,又简雅明快。看到这部作品,仿佛就看到了这样一幅景象:三两着文人衫的好友聚在溪边小亭中,水声潺潺,鸟儿啼鸣,他们则于亭中饮酒作诗,直到夕阳西下,人都微醺,才互相拱手告别,拂袖返家。

三、结语

德化白瓷之所以为德化魂,是因为其艺术的纵向继承之深,从隋唐至今已千年。千年时光有多少工艺被漫漫历史长河而湮没,唯德化白瓷源远流长,甚至是其古瓷窑也依旧生生不息地运作着,这是每一代德化陶瓷匠人的坚守;其艺术的横向借鉴之广,沿丝绸之路一路往西,足迹无处不在。至今在国外的许多知名藏馆中也都能看见德化瓷的身影。

艺术的审美总是在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譬如古人偏好鹅蛋脸、细眉、小嘴,因此将普爱众生的菩萨制成了那样;而放在今天,人们的审美逐渐多元化,曾经观音像的美貌已经渐渐失去原本的意义,而是变成了一种更遥远、更令人心生敬仰的佛意。再譬如古人偏好生活器具上的精美纹样,再简单的瓷器形制上,也多多少少会有那么一两朵雕花作点睛之笔;而如今,崇尚极简生活的人们对纯色的热爱和追求,捧出了德化白瓷的新高度。而白瓷其洁净无邪,滋润质朴也影响着一代代地德化人,对 生活以善良、热爱、纯真。

猜你喜欢

德化白瓷艺术
德化窑白釉雕鹤鹿老人像
德化白瓷,从地方民窑到“瓷界新星”
德化昆坂村:穷山沟变身红色旅游胜地
邢窑白瓷传统烧制方法研究
纸的艺术
先有青瓷还是先有白瓷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德化陶瓷 闽中精粹
谈南京江宁博物馆藏青白瓷 明如镜 声如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