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探析

2020-12-08李宁艳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20年20期
关键词:工匠校园文化思政

◎李宁艳

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方面相比于其他高等院校更加重视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高职院校要更强调工匠精神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培育工匠精神主要通过思政教育进行,如何将工匠精神和思政教育结合得更加紧密是高职教育研究的重点。工匠精神是一种敬业、专注的职业精神,二者紧密结合能够不断促进高职人才的培育,提升我国人力资源质量,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面对未来的工作岗位。

一、新时代下工匠精神和高职思政教育结合的意义

(一)工匠精神是新时代教育的重点

工匠精神是指一种实干精神,它集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职业品质于一体。其基本内涵包括了奉献、诚恳、认真、创造等方面的内容。在新时代下,它是高职院校在思政教育方面的重点内容。高职阶段的学生在身体、心理方面的成长已经趋于稳定,因此在进行思政教育时,要更加侧重于对学生职业精神和价值观念的塑造,为了防止因经济发展过快所导致的浮躁、焦虑而出现对待工作的不踏实等问题,要加强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工匠精神可以起到促进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念的作用,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领悟职业精神的深层次内涵。工匠精神不是突然出现的,而是一直传承下来的。通过学习了解先辈们的生平事迹,来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帮助学生确立严谨可行的人生目标,从而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未来,锻造优秀的意志品质。

(二)工匠精神为人才培养确立深厚底蕴

将工匠精神融入到高职思政教育中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战略,可以为我国人才培养提供力量,给予养分。提及工匠精神,最直接体现在制造业中,一个国家的制造业发展、创新如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个国家达到的高度。任何事物从一幅蓝图转变为实物都离不开制造业的身影,这就要求制造业的劳动者要有踏实肯干、敢于创新的工匠精神。新时代,在高职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不断融入工匠精神就是为了使每一位高职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时刻秉持工匠精神,每一个人都能成为高职业精神、高专业能力的精英人才。在日后的职业发展中不断进取,秉持着大国工匠的信念将手中的每一份工作都做到精益求精,在各种生产环节不出任何纰漏,锐意创新,不断为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思政教育的现存问题

在当前的高职思政教育中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在许多高职院校的思想教育中,对工匠精神的学习与弘扬并不多,这就使得学生并不重视工匠精神。因此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础上,还应该更加关注学生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的培育。不能只把学习工匠精神流于表面,而是应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深化,不断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

其次,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时候并不科学,现在的高职思想教育很大程度忽略了创新精神、品质精神以及服务精神的培养,只强调了专业性。工匠精神对个人来说是一种对待工作的认真、奉献的态度,不能简单地把工作当成赚钱的手段,要时刻对所从事的工作岗位抱有敬畏的心态,在工作中学习、创新,要在工作中燃烧自己奉献自身,找到自己的定位和价值。因此,在高职院校的思政课中就要将这种精神传达给学生,使学生在思想上重视工匠精神并且在专业实践中自觉地发挥这种工匠精神,自己制定计划去提升训练。

三、工匠精神与思政教育结合的途径

(一)丰富思政教育内容,改变传统教学形式

针对新时期的高职思政教学,教师要根据时代的变化不断创新教学内容,在核心宗旨不变的情况下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心理发展水平采取不同的形式来开展教学。教师要清楚思想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是帮助学生塑造工匠精神,培育崇高理想信念,从提高学生的职业精神出发,最终达到把学生培养成综合型人才的目的。除了学习书本的内容,还可以引入先进的人物事迹,通过对前辈们的学习感受伟大。比如物理教授黄大年、抗疫英雄钟南山等,他们虽身处不同行业不同岗位,但是他们都具有工匠精神,并在各自的领域不断耕耘才有了最后的成就。此外,除了传统的课堂学习,还应该增加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红色纪念馆,使学生取得思想上的进步,也可以鼓励学生合唱国歌,在庄严的旋律之下,感受着家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对先烈们的无上敬仰。真正地将工匠精神融入内心,提高思想教育的成效,使学生不断提高思想水平。

(二)将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提高文化感染力

将工匠精神和高职思政教育进行结合并不仅在学校课堂上进行,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还要紧跟校园生活。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校园里度过,校园文化势必会对学生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作用,这也是培育学生工匠精神重要的途径之一。高职院校为了将二者更加紧密结合,必须高度重视校园的文化建设。校园文化载体可以有多种,包括校训、校徽和校史等,通过这些方式,将校园文化体现出来。高职院校因其对学生的培养更加注重实践能力,因此校园文化应该更加强调实际性和专业性,这也是工匠精神的另一种表达。将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的每一部分,以不同的形式来鼓励学生,让学生将工匠精神铭记于心。还可以在校园中建立校史馆,定期宣传前辈工匠的功绩,在我国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了无数优秀工匠,都是学生学习膜拜的楷模。还可以从同辈中汲取经验,学习不同教师在各自领域的长处,收集优秀校友的先进事迹,邀请他们回校传授经验,还可以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如校园网、公众号等新媒体进一步加深工匠精神在校园里的传播。

(三)加大对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投入

高职院校应该加大对思想教育工作的投入,在师资力量以及学习教材方面多下功夫,不断提升思想素质教育的质量。有关部门也要注意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问题,财政投入也应适当加大,保证符合新时代的发展形势。对已经开展的思想教育课程进行定期的监督和检查,并且建立长期的监督制度。思想教育对于高职院校学生十分重要,应该贯穿于高职教育的始终,只有思政工作基础打得好才能更好弘扬工匠精神,在学习的各个环节都设置思想教育课程,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教师在讲授思政课程之前也要接受系统的培训以保证授课质量。在这些投入之下,来帮助学生对工匠精神进行进一步的理解,最终展现出高职院校思政工作的效果,使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任何事物 都讲究速度而非质量,这使得工匠精神显得格格不入,在这种背景之下,工匠精神逐渐流失,这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极大的损失。作为输送职业人才的主力军,高职院校更要担负起弘扬工匠精神的重要职责。将培养工匠精神与锻造人才相结合,保证人才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为我们国家输送更多具有职业精神的年轻人,使国家的发展更进一步。

猜你喜欢

工匠校园文化思政
90后大工匠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工匠风采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以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实践探究
以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实践探究
我校再获陕西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
冰雪休闲体育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思政课“需求侧”
工匠神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