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社区协同,用有温度的教育温暖家庭
2020-12-08杨远琼张智勇
◎杨远琼 张智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础教育是全社会的事业,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国家教育部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意见》。笔者所在的初中学校,地处城郊结合部,因为生态移民政策的实施,生源由少部分征地农民子女和大部分外来务工子女组成,家长文化程度大多在初中或者初中以下,对家庭教育意识淡薄或者教育子女的能力不足是我校面临家庭教育的突出困难。家长学校基于此采取了系列措施提高学生家长教育子女的意识和能力,充分整合社区家庭教育资源,校社协同作出有温度的教育,去温暖每个学生的家庭。
顶层设计,构建温暖。首先是依托龙泉驿区社区教育中心,在他们的指导下我们共建了“尚学龙泉·书香洛带”系列活动,把洛带镇各社区资源都进行了整合,把学校作为主要场所开展社区家庭教育活动。家长可以定期到学校参加社区开展的家庭教育主题活动。让社区、学校和家庭建立联结,学校成为学生家长学习的场所,本地社区成为服务部门和部分资源的保障部门,区社区教育中心成为指导和资源保障中心。其次学校抓住这种机遇做好学校开展家庭教育规划,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提出需求,为本校的学生和家长争取资源,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为教师搭建学习家庭教育的平台,区社区教育服务中心会优先培训我校教师参与到家庭教育服务中,对学校教师队伍的建设也有促进作用。
集中家访,传递温暖。在信息化比较发达的今天,虽然有多种通讯方式可以和家长沟通交流。在区社交中心专家的建议和指导下,广受家长好评的“集中家访”我们坚持了6年,在每期放假前一天选好被访对象带着任务走乡串户开展家庭教育,把教育的温暖亲自传递到每个家庭。
分类培养,集聚温暖。每个家长都是在做家长的路上慢慢成长为真正的家长,“摸着石头过河”的成长过程中有很多迷茫,有很多“误判”,甚至有很多失败。因此学校在不同阶段为家长提供学习机会,利用尚学龙泉·社区家庭教育资源,每学年安排2—3次骨干家长培训、全员家长培训和开设为期一周的分年级家长成长训练营。在每年艺术节,学校组织评选“优秀家长”,以表扬在成长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家长和学生并同台颁奖。“优秀家长”由社区干部亲自为他们颁奖,同时艺术节场地选择社区广场,让社会民众感受学校教育有社区帮助与支持,让家长的成就感在社区中形成影响,营造以“教育的影响形成教育”的氛围,在成长共同体中集聚温暖走向未来。
尊重理解,感受温暖。江苏扬州李吉银校长说:“一所学校要把学生当作儿媳和女婿去培养。”其实学校也可以把家长当作“亲家公”培养,也就是要把家长培养成学校教育希望的家长样子,而不是抱怨今天的家长有这样和那样的问题。这里面首先是尊重,无论对家长还是孩子都要在尊重的基础上才能把问题解决好。这里面关键是理解,面对青春期的孩子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是成长规律,老师遇到的问题家长同样也遇到了,如果老师站在家长的角度去看问题,就不会动辄把孩子问题交给家长,甚至还可以指导并帮助家长解决孩子的问题,孩子的问题会更加容易解决。对于问题特别严重的孩子,学校可以随时和社区保持联系,共同帮助家庭共渡难关。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学校和社区“搭把手”,让家长感受温暖,家长也会回馈温暖,彼此在温暖中前行。
关心爱护,给予温暖。“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每每看到这句话,作为教育者就感慨万千。一句话就会有如此大的影响力,那么学校实施的充满关爱的教育是多年的积累,对学生的成长影响更是巨大的。
有一对来自云南的兄妹,班主任的细心发现他们的家庭可以用“赤贫”来形容,很多时候他们饿着肚子来上学。班主任将家访情况反馈给学校,学校给他们解决早餐和午餐,并请求区关工委帮助,为他们买了床上用品和生活用品,争取社区为他们找到了扶贫资源。兄妹二人都考上了高中,我们又和对应的高中学校联系帮助扶持。类似的帮助扶持是长效的,只要学生有困难,我们都会联动社区或机构,用关爱为困难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
学校教育用饱满的热情去携手社区教育,精心策划,精准落实家庭教育,教育便可以带着温度去温暖每一个家庭,有温情的家校关系也就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