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讨
2020-12-081罗富梅2杨春华
1罗富梅 2杨春华
(1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大寨镇小田学校,云南 昭通 654604;2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红山乡九年一贯制学校,云南 昭通 654606)
一、引言
现阶段,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年群体进入城市发展,导致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逐渐增长,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工作面临极大的缺失。首先,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基本上是与祖辈群体一起生活,由于祖辈群体的年龄较大,在照顾孩子方面难免存在精力不足的问题,导致孩子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慰藉,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较为严重;其次,农村老龄群体的安全意识较为淡薄,对于孩子较为危险的行为不能及时地制止,导致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堪忧;最后,由于农村老龄群体受教育水平较低,无法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影响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质量。因而,关于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发现和解决应该早日提上议程。
二、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较为明显的教育问题
大部分留守儿童由祖父母和外祖父母教导,父母方直接教育儿童的机会很少(父母一方接受的教育情况亦同),并且是短暂性的,教育效果不显著。调研了解到,外出打工的父母人数占比农村总的儿童父母人数的 60%,超过半数的农村儿童跟随祖父母生活;父母外出回家看望儿童的次数大约为1年 3~4 次,每次在家停留1~2个星期。真正留在儿童身边陪伴教育儿童的父母很少,并且他们的陪伴和教育也只是暂时性的,家庭教育效果尚未形成,就因父母再次外出务工而被迫中断,儿童未能形成良好的生活以及学习习惯。作为留守儿童代理监护人的祖父母以及外祖父母,他们的教育理念大多还停留在传统地让儿童吃饱、穿暖上,与现在“德、智、体、美、劳”综合性发展的教育理念相冲突。在教育儿童综合发展方面显得力不从心,甚至导致部分儿童出现随意出现说脏话、不讲礼貌、学习成绩落后、不尊老爱幼、校园欺凌等现象。加上隔代长辈因为身体素质低下、注意力不集中、文化水平相对较低,难以辅导儿童的学业,无法满足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需要的家庭教育条件。
其次,留守儿童的父母由于长期在外务工,无暇顾及儿童的教育,只能委托长辈代为教育。但很多留守儿童父母的立场和家中长辈的立场往往不同且沟通不到位,面对儿童学习,前者往往采取“优则奖励实用的物品,差则鼓励其寻找错误”的教育方式;后者则热衷于“优则金钱奖励,差则棍棒教育”的教育方式。这两种教育方式存在不统一性,双方无法在教育儿童的方式上达成一致,不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最后,“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新型教育理念在农村乃至城市家庭,尤其是留守儿童家庭,难以得到充分体现。家庭教育理念往往立足于“唯分数论、为考试而学习”的单一家庭教育理念,留守儿童家庭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只关注儿童成绩的好坏,对儿童的心理、个性、卫生习惯等方面的工作没有落实到位。因此,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受到制约,其综合性发展得不到体现。
(二)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对策
为解决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问题,农村教育工作者应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提升学生家长对家庭教育工作的认知,从而实现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的重塑。首先,农村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应加强对家庭教育相关知识的宣传,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对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其次,农村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应鼓励学生家长任选一人留在农村陪伴学生,从而保证农村中小学家庭教育工作可以得到一定的人力资源支撑;最后,农村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可以引导拥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学生家庭,带领孩子一起进入城市发展,不仅可以帮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还可以降低留守儿童的数量。
另一方面,为解决农村中小学教育工作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地方政府部门应增加对农村教育工作的资源投入,从而满足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学习需求,为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营造更为优质的学习环境。首先,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的重视,加大对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资金的支持,为农村中小学教育资源的获取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其次,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减免外来务工子弟的受教育费用,从而鼓励更多的农村群体在进入城市发展时,将孩子带在身边接受教育;最后,政府部门应加快新城镇的建设,提升农村的经济收入水平,不仅可以降低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还可以增加农村教育事业对相应教育人才的吸引力。与此同时,可以建立“教师—家庭—学生”联络制,落实到个体。各级政府、教育部门从“教育一线的教师是长期接触和陪伴学生的,他们深入农村实践更具有必要性,能够使他们的课堂教育活灵活现”出发,协助学校建立“教师—家庭—学生”联络制。从教育经费中划拨一部分用于逐一调研留守儿童家庭,以了解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有助于帮助处于较低教育水平的家庭来教育留守儿童。教师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了解留守儿童的课外表现,协助他们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三、结束语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持续存在,需要引起重视,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解决这些问题。农村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应明确自身承担的社会责任,从留守儿童的角度发现农村中小学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从而为自身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正确方向指引。也要鼓励在校大学生深入农村支教,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举办关爱活动、开展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等活动以纠正留守儿童在思想、言行、性格塑造等方面的偏颇,从“救助”到“救心”地解决问题。